今年以来,食用油涨大于跌的价格,牵动着国民的神经,食用油也因此成了众矢之的。中国油脂业何去何从成了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油料生产效益偏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全国油料种植面积持续下滑,产量徘徊不前,这是食用油涨价的主要原因。统计显示,去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3.45亿亩,比上年减少1337万亩,比历史最高的2000年减少2456万亩。年度植物油产需缺口1155万吨,自给率仅44.5%,进口食用植物油高达1110万吨,超过国内生产总量。同时,大豆加工企业中,外资企业控制的产能比重偏高,这些企业又掌控了我国大部分大豆进口货源。
作为花生油第一品牌,山东鲁花集团董事长孙孟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产油脂业的发展应当走多元化之路,这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生产不同的食用油来满足消费需求,同时提升国内油料油脂的市场竞争力,减少进口,以此达到消费者和农民利益最大化。”在这方面鲁花率先迈出了一大步。孙孟全表示,国务院要求各地政府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要大力发展油料作物生产,鲁花几年前就这么做了,先后在山东定陶、内蒙古临河等地投资建厂进行花生油和葵花籽油生产。前不久,襄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投产运营,又拓展了菜籽油领域。
从单一的花生油生产,到今天大规模地生产葵花籽油、菜籽油、坚果调和油等,鲁花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事实证明,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是制约我国油料发展的瓶颈,多元化发展能更好地带动各区域油料种植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孙孟全告诉记者,鲁花作为国内目前最大的花生油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多年来始终根植于农村,带动农业,造福农民。实践表明,鲁花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原料收购数量的不断增加,带动了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北、辽宁等地发展花生配套基地600万亩,内蒙古油葵配套种植基地150万亩。年收购花生原料130多万吨,油葵原料30万吨,为农民直接创造收入30多亿元,带动600多万农民增收致富。
从一个乡间作坊到一个现代化食用油企业集团,鲁花成长是成功的,她为国内食用油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前不久央视《中国制造》特别节目从工艺流程及技术创新的角度,全面展示了鲁花这一独创的世界级技术创新。尤其鲁花发明的黄曲霉素去除仪,可以通过低温物理的方式,完全去除花生油中的黄曲霉素,使鲁花在世界油脂业之林出类拔萃。
国产油脂业的发展创新是关键。在这一点上,孙孟全带着他的鲁花集团尝到了甜头。鲁花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独创的5S物理压榨工艺。不少专家这么认为。但在5S物理压榨的背后,是鲁花人6年不懈努力的结果。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副会长王兴国教授指出,只有通过物理压榨方式,才能保留花生油中对人体有益的活性伴随物。伴随物也称活性营养素,是对人体有营养价值的微量元素群。人体需要的一些微量物质,有些必须从食用油里获得。而鲁花所发明的5S物理压榨工艺,则可以有效地保留食用油中这些活性营养素。鲁花在花生油无水脱磷、活性营养伴随物保留等诸多技术层面都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绩,引领了世界食用油的工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