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取消小麦等原粮及其制粉出口退税的通知》。通知称,经国务院批准,从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包括面粉、淀粉等加工产品的粮食产品出口再次被收紧。
这是国家在多次拍卖小麦、玉米、植物油等粮食品种平抑粮食产品价格后的又一重要举措。分析人士认为,连续不断的粮价调控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国家抑制物价上涨,保证粮食价格平稳,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心。
对于此次取消出口退税对相关农产品期货的影响,中粮集团淀粉信息部分析师付星宇认为,必须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背景来分析。他说,我国玉米出口实行配额制,今年以来出口量不大,因此对玉米原粮价格不会产生很大影响。我国玉米淀粉年产量在1600万吨左右,出口部分约为50万吨,占总量的3%强一点,取消出口退税导致的国内产量增加从总量上来说影响不大,因此短期来看不会影响整个玉米的消耗量。但他同时指出,在出口利润减少后,大企业的盈利空间将大为压缩,因出口受阻带来的连锁反应的影响,企业利润也将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因此,企业的购买力可能出现下降,从而使其对玉米收购价格的支持力减弱,导致玉米收购价格下滑,而这也正是国家出台政策的根本目的。由此他认为,该政策的出台,对玉米长期价格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中国玉米网总经理冯利臣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该政策对市场的心理作用要大于实际的作用。他认为,目前粮价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的惜售行为,国家政策的出台可能影响市场对粮食价格未来的预期,从而加快粮食的收购速度,实现粮价的平稳回落。
我国小麦已连续四年丰收,供给相对充裕,而国际市场供应偏紧,我国小麦价格竞争力明显增强。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小麦累计出口184.69万吨,同比增长2.1倍,其中10月份出口小麦136472吨,10月份出口面粉8.7万吨。国际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吴星对此分析认为,我国小麦价格和国际价格的差价导致企业出口愿望强烈,尤其是在面粉等制成品的出口上,企业明显加大了力度。虽然从总量来讲我国面粉出口并不大,但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出口渠道过快的增速,通过取消出口退税,将使更多的原粮及其制品留在国内消费,从而缓解国内价格上涨压力。
对于后市小麦的价格走势,吴星认为,虽然调控还在继续,但价格走势的决定因素仍在于供求关系和整个经济大环境。他认为,我国包括粮食在内的物价上涨,更多的还是由资本流动性过剩造成的,在市场对粮食价格的预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前提下,价格的上涨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当然,未来国家针对粮食价格可能还将继续采取一系列促进生产、增加供应的措施,在一些支持价格上涨的基本因素的作用减弱后,未来粮食价格可能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