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月东北大豆收购价大幅上涨调整压力正在增加
本月国产大豆收购价格在上旬中旬一路飚升,创下历史新高,虽在下旬受“市场延期降低大豆进口关税”传闻影响,大豆收购价格出现窄幅波动,但总体价格水平仍整体上升。到月底黑龙江油厂收购价格集中于4200-4400元/吨。但也应看到,虽然价格继续上涨,大豆市场购销却日趋清淡,油厂及中间商大豆收购数量继续下降。一方面,是按当前价格收购,虽多数油厂存在加工利润,但油厂担心国家出台调控政策,认为后期油粕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对目前大豆价位已经深感担忧,抬价收购意愿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豆农目前已经出售超过产量五成的大豆,期待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并不急于出售所剩余粮。这是大豆购销不旺的一个根本原因。此外,由于铁路运力紧张,东北大豆出省量仍然低于去年,省外油厂目前有较多大豆尚未运出,铁路运输紧张的局面可能会抑制外省油厂收购热情,进而影响东北大豆价格。总体来看,黑龙江大豆价格上涨动力已经开始下降,部分中间商囤积心理开始松动,少数油厂开始尝试降低价,近期大豆价格出现调整的可能性较大。
二、全球大豆供给趋紧是导致大豆价格上涨的主因
USDA11月供需报告数据计算,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产量减少18.5%,中国大豆减产11.7%。巴西农业咨询机构预估, 2007/2008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约为2200万公顷,较上一年度高出约8%。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比上一年度减少20万吨,为4700万吨。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即使有所增加,也不可能弥补北半球大豆产量的减少,相反,在大豆从10月份播种到明年3月份收割这一段时间,如果南美产区天气出现特殊情况造成大豆单产降低的话,那么将会使全球大豆供应雪上加霜。全球大豆供需基本面偏紧,是这次国内外大豆价格大涨的主因之一,也是后期豆价的主要支撑因素。
三、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居高不下将支撑国内大豆价格
海运费的持续上涨,是近几个月国内豆价连续走强的原因之一。由于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国际海运费也随之持续上涨,到11月22日,阿根廷到我国港口海运费为 132.6美元/吨,美湾到我国港口海运费价格为123.4美元/吨,分别是年初的2.3倍和2.5倍,进口大豆完税成本超过了4600元/吨。大豆是目前我国进口最多的农产品,也是和国际市场结合最紧密的农产品,其中进口大豆占我要大豆总消费量的60%以上,占我要油用大豆消费量的80%左右,因此,进口大豆的到港成本,直接影响着我国国内大豆市场的价格走势,而目前看,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的居高不下,持续攀升,是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提价收购的主因,是国产大豆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进入十一月中下旬后,国际海运费有所回落,对国内豆价将会起到利空作用。
四、豆粕价格普遍下跌国内大豆加工收益有所下降
由于前期国内豆粕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在大连盘期价走势疲软,现货成交清淡的情况下,本月中旬后,国内43%蛋白豆粕价格普遍小幅下跌,目前,除江苏地区因价格较低,成交略有好转之外,多数地区成交情况进一步转淡。在国内需求方面,成猪饲料需求虽仍在上升,但多数饲料企业反映上升步伐十分缓慢,家禽养殖由于效益低迷,近期可能会加快淘汰蛋禽的出栏数量,今后几个月成猪饲料增长量很可能无法抵消家禽料下降数量,豆粕需求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下降,未粕价将会随需求下降而下跌。粕价趋弱,豆价居高不下,虽目前加工企业的加工利润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但开始呈连续下降态势,油厂抬价收购大豆意愿明显下降,部分地区油厂开始酝酿降低价格,中间商囤积心态开始松动,后期主产区黑龙江大豆收购价格的上涨动力已经十分微弱。
五、政策调控进口有望增加企业放缓采购
由于近期国内大豆、豆油价格突飞猛进,连创新高,国家通过加大大豆、豆油的进口来缓解国内供需压力,维持国内价格稳定。因此后期有望继续加大进口量。进入 11月份后,我国采购进口大豆和豆油的数量大幅增加,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11月20日,本月我国采购了170万吨的美国大豆和6.4万吨的美国豆油。如果考虑近期我国购买的部分南美大豆,估计11月上中旬我国至少采购了200万吨进口大豆。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11-12月份进口大豆的到货量均在280-300万吨。由于后期供应紧张的局面有望缓解,且油粕上行压力渐大,国内压榨企业的采购热情有所减弱。
六、双节临近将迎来产品出货高峰农民变现需求增加
当前国内油脂供应紧张更多的是受人为囤货影响,随着元旦临近,银行以及各信贷机构将面临年终结算,各地粮油企业以及购销商需要回笼资金偿还贷款,将不得不将手中所存油脂油料产品出售。另外,双节向来是国内最大规模的消费高峰,节后国内将进入漫长的消费低谷,各企业都比较看重这一商机,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竞相大幅降低价格。与此同时,产区广大农民为“过年”也需要“变现”需求加大,惜售心理将有所减弱,双节前,各收购场站也将迎来大豆、菜籽、花生等油料作物交售高峰。油厂原料收购困难的状况也有所缓解,开机率增加,市场提供也相应增加。因此,国内市场供给增加,油脂供应紧张状况有望得到缓解,有利于行情的企稳。
综上所述,虽北美大豆减产,仍是国内豆价的有力支撑因素,但政策调控所带来的阶段性供应增加,加工利润下行,加工企业将放缓采购,加快出货以锁定利润,加之年底前企业回笼资金,农民变现需求,都会使阶段性供给增加,因此,预计下一个月国内大豆市场整体仍将高位运行,但上行动力减弱,部分地区会有短期小幅回落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