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豆油资讯 » 正文

“双节”消费高峰,豆油能否牛气再现?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12-07  
     11月中旬以来,CBOT豆油上涨乏力,在国家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传言及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回落的影响下,国内豆油期价出现了回调走势。面对即将到来的“双节”消费高峰,豆油能否牛气再现呢?

    一、油脂供求偏紧状况未变。根据USDA发布的11月份油籽供求报告,2007/2008年度全球主要油籽(包括大豆、菜籽、棉籽、花生、向日葵籽、棕榈核、椰子核)的期末库存为5632万吨,库存压榨比为16.59%,而2006/2007年度的相应数据为7119万吨和21.42%。2007/2008年度全球主要植物油(包括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花生油、棉油、橄榄油、棕榈核油、可可油、向日葵油)期末库存为817万吨,库存消费比为6.44%,而2006/2007年度的相应数据为835万吨和6.86%。2007/2008年度中国主要植物油产量为1514万吨,与上年度持平,进口量为921万吨,上年度进口量为849万吨,国内消费量为2426万吨,上年度消费量为2340万吨。

    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上半年我国豆油和棕油对猪油的替代量大幅增加。近几年我国猪油产出量一直维持在350万—400万吨之间,猪油价格较一级豆油价格低500—800元/吨,其中60%左右的猪油用于餐饮和农村居民食用。预计今年国内猪油产量将下降100万—120万吨,猪油产量降低部分将全部由植物油供应来弥补。随着冬天猪肉消费量的增加,近期猪肉价格依然维持在高位运行,猪油供给不足及冬季棕榈油用量的减少,将增加对豆油的需求。

    二、宏观调控效果逐渐显现。经国务院批准,自2007年10月1日—12月31日,我国进口黄大豆关税税率从原来的3%降低到1%。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10月份我国进口大豆比9月份增加57万吨,我国进口豆油、棕榈油和菜油均比9月份有所下降。同时,国家直接从南美进口豆油补充国家油脂储备,这部分的进口是免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9月19日,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确定了扶持油料生产的政策措施,包括继续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种植高油大豆实行良种补贴,补贴规模由目前的1000万亩扩大到4000万亩,在长江流域油菜优势区实行油菜粮种补贴,中央财政对农民种植油菜每亩补贴10元。可以确定的是明年我国的油籽的种植面积将会增加,期货合约近强远弱,现货价格大于期货的反向市场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三、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回落。11月26日,受供应忧虑缓解影响,纽约原油期货在连续冲击100美元整数关口未果的情况下开始回落,到30日创下了2005年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下跌8.64%。同时,美湾到中国的海运费价格从124美元下降到11月30日的118.7美元,南美到中国的海运费价格从133.1美元下降到127.1美元,海运费的下降将使我国大豆及油脂的进口成本下降,从而进一步削弱多头的看涨信心。

    四、农民销售油籽意愿增强。为应对国内的流动性过剩以及CPI大幅上涨,央行通过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多项措施收紧银根。随着元旦的临近,银行以及各信贷机构将面临年终结算,各地粮油企业以及购销商需要回笼资金偿还贷款,前期受看涨预期影响囤积的库存面临变现压力。面对即将到来的“双节”消费高峰,中间商为抢战市场有可能竞相大幅降低价格。如此以来,国内市场供应量将迅速膨胀,油脂供应紧张状况有望得到暂时缓解。与此同时,农民为过年也需要“变现”支付过节费用,油厂原料收购困难的状况也会有所缓解,油厂将趁机加大开机负荷向市场提供更多的油脂产品,国内油脂价格上涨将明显乏力。

    综合以上分析,短期国内受宏观调控效果的逐步显现以及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高位回落影响,节前国内油脂市场供应紧张的格局将会得到一定的缓解,豆油期价也将延续高位振荡走势。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