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油脂价格上涨是在国内物价通胀的情况下发生,只抑制食用油价格作用不大
从近日来看,国内油脂上涨加速,好象食用油价格是宛如脱僵的野马,难以驯服,但其价格上涨也是受整体市场环境的影响,价格大涨也在情理之中。近一年多来,由于石油、化工、以及生产资料的全面大提价,极大地拉升了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国内农产品利用的多样化,也使其使用价值不断升华,整体行情出现大反扑。粮棉比价、粮油比价等各种关系都需要重新协调,当前,国内整体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也基本是对国内物价通胀的跟进,在定位过程中发生震荡也在所难免。由于国内物价通胀使居民日常生活开支不断膨胀,各地厂商需要根据物价水平增发工资,人力使用成本将随之提高。专家预测,未来3至5年,国内劳动力成本可能上升30%至50%。与此同时,面对国际原油价格大涨,中国政府部门也并没有有效办法,自11月1日国家对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也将进一步增加各油厂运营成本。当前,国家发改委三今五申要单方面平抑国内食用油价格,而不解决由物价通胀造成的企业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问题,油厂不可能亏本压价。尤其是在目前国内多数油厂性质已经趋于多元化,国有企业仅占极少数,私营以及外资企业基本以盈利为目的,相关的通知执行也非常有难度,不利于有效地压制国内油脂价格。
国家调控基本以运用市场手段为主,不会造成油脂价格的短时间急跌
近年来,我国不断努力完善和健全市场机制,尽量减少和避免政府干扰行为,随着国家调控手段也越来越成熟,今年我国确立了以市场行为影响价格导向的基本方针。自9月下旬,国家即在建立补贴和储备机制,力图以市场手段完成调控目标,基本拚弃了以往以行政命令为“尚方宝剑”压制企业的行为。但在全球油脂大环境“走牛”,国内原料又短缺,国储油储备不足,需要进口支持,而国内外油脂价格已经发生倒挂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市场手段实施调控,作用将明显有限。即便目前国家在国际市场订购大量的低价油脂,也需要交易以及运输等过程,短时间内对国内油脂市场的实际影响比较有限。国内食用油需求也比较庞大,虽然有传言国家将于年内对进口毛豆油、棕榈油实行进口关税3-5%的减免政策,但这项政策对外盘则是利多,有可能引起外盘进一步上涨,仍容易吞蚀掉关税降低成本空间,政府调控相对乏力。
国内油脂上涨有深层次原因,非一日之寒
随着我国食用油消费量持续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2001~2002年度国内植物油消费量仅为1454万吨,而2006~2007年度消费量已经达到了2235万吨,年均增长8.95%。与之相应的是,近两年由于油料生产效益下降,我国油菜和大豆生产连续下滑,面积和总产都有所下降。统计数字显示,油菜和大豆总产量从2004年和2005年的1318万吨和1740万吨分别下降到2006年、2007年的1270万吨和1620万吨,不少专家及基层官员均表示实际总产量可能还要少。在国内油脂油料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我国每年还有大量的菜籽、菜油被出口。由于生物燃油需求前景广阔,许多外国生物柴油生产商把中国当成了原料基地,在国内设厂收购油菜籽,比如奥地利碧路公司已经在江苏南通即将投产80万吨的生物柴油加工厂,按照这个产能,它们需要收购菜籽10万吨左右。这个数量,即使油菜第一大省湖北全省的菜籽产量也无法满足其需求。成品生物柴油直接运回本国,还有资料称德国拜尔公司计划今年从中国进口菜油20万吨,出口使得本已紧张的国内油料供给更加雪上加霜。这就是国内菜油长时间与豆油价格发生倒挂以及国内油脂市场整体爆发大涨行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国内油脂油料供需关系得不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国内油脂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外盘行情飚升,直接拉高国内油脂生产成本
由于中东局势紧张国际原油飚升,美国大豆减产、美元疲软以及金属上涨等原因,联合推动CBOT大豆、豆油大涨,加之海运费高企,进口大豆、豆油成本不断提高,目前,12船期美国进口大豆到港价达到4575元/吨,11船期巴西大豆进口大豆到港价高达4645元/吨,阿根挺豆油12月船期到港价达到10020元/吨,08年1月巴西进口豆油到港价达到10025元/吨。由于今年我国大豆减产严重,进口大豆、豆油总量将占我国总消费量的61%以上,进口成本居高不下,才是拉动国内豆油飚升的根本原因。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国内棕榈油供给完全依靠进口,由于棕榈油即将结束高产期,而能源危机使其在生物燃油方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不断创新高,拉高进口成本,目前12月船期棕榈油到港完税成本价9070-9160元/吨(由南至北运费有差异),国内外棕榈油依旧严重倒挂,将继续推动国内油脂升势。如果外盘油脂价格一日不回落,国内油脂价格也极难单独发生回落。
全球油脂供需紧张,后市仍比较看好
据了解,本次全球油脂价格大涨,也有基本面的强力支持,国际市场生物柴油的迅猛发展,加剧了全球油脂供需紧张状况。目前,德国、美国等国家均有详细的生物柴油国家标准。在“生物柴油”发展最为迅速的德国,该国要求从2007年开始混合4.4%的生物柴油和2%的乙醇,并在2010年将生物柴油的混合比例增加到5.8%;意大利颁布法令规定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混合比例各为1%;美国替代燃料中增长最快的产品也是生物柴油,主要的产品形式是混合油,比例为生物柴油20%,普通柴油80%。
从2002~2003年度至2006~2007年度,全世界以生物柴油为主的工业用植物油消费从1197万吨增长到2255万吨,年均增长22.1%,而同期食用油消费仅年均增长4.5%。2006~2007年度全世界以生物柴油为主的工业用植物油消费量,占到了同期世界植物油总产量的12.7%。工业用植物油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国际植物油库存明显下降,由2005~2006年度的958万吨下降到2006~2007年度的832万吨,降幅为15.1%。2007~2008年度的预测更紧张。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预测,2007~2008市场年度全球油料产量3.909亿吨,比上年度减少3.6%。其中大豆、棉籽、葵花籽和花生分别减少6.3%、1.5%、9.7%和0.8%;只有油菜籽增产6.7%。预计2007~2008年度全球油料期末库存5778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9.4%。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油脂广泛在生物柴油领域应用,已经使其与石油价格关联更加紧密,国际原油价格暴涨直接对国内油脂市场形成利好。国际原油价格一旦回落,国内油脂价格就对有较大幅度的下跌。
外盘原油冲高回落,是商家应该警惕的首要问题
国际原油价格从今年8月至今已经飙升了40%,随着原油接近100美元/桶的心理关口价位,市场变数将增大。众所周知,当前国际原油价格飚升的主要原因是,美元的持续贬值、中东的局势混乱以及对美国原油供应下降的担忧,而实际上OPEC组织石油产量仍在增加之中,市场炒作过热危机将逐渐浮现。目前,共有595个对冲基金在进行石油交易,比三年前的180家增加了3倍还多,而且大部分的交易是在买卖双方间直接进行的,无法受到监管,买进卖出难以控制,将可能引起市场巨大的涨跌行情。面对如此疯狂的油价,人们的需求将逐渐减少,到时油市也会面临回调,正如1980年代的油价崩溃一样。原油价格大涨至每桶近88美元之后,需求随同价格大减,油价经通胀调整后跌至25美元。入市各方恐慌退市,将可能造成油市的大崩溃。与石油唇齿相依的国内外油脂市场将首先被殃及,因此,在此提醒国内油脂厂商当前最应该提防的是国际原油价格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