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涨信心十足的产区贸易商主动下调收购报价,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金状况。首先,据贸易商反映,国家为了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今年农发行贷款的发放进度明显慢于常年,进入11月份,仍然有较多地区的贷款没有下发。其次,经过前期整个产区市场浓厚的看涨氛围刺激,贸易商在高价位上大量囤货惜售的现象仍然严重,目前大部分贸易商手中的资金都已经被库存大豆占用,没有更多的资金继续囤豆,收购热情因此降低,停收、压价的情况随之而来。但是在与业内人士的沟通中发现,这种情况丝毫没有影响贸易商的后期看涨心理,大家对豆价高点的心理预期都在4400元/吨以上,因此预计在此次的调整行情中,价格下调的幅度不会很大,部分价格相对较低的地区很可能会以稳定状态为主。近期产区的豆价上冲过快,急需一个短期的整理行情来承接长期走势,否则豆价的无量上涨状态,肯定会影响后期大豆价格的走势,所以面对当前的价格调整,业内人士并不需要感到担忧,这对急速上冲的豆价来说属于正常现象。后期随着农发行贷款的陆续发放或是其他利好因素注入市场,豆价继续反弹走高的机会还是很大的,长期看好的观点仍不会改变。
在经历了10月中旬至11 月初这波强势上涨行情之后,11 月4 日,国内产区局部开始出现回调整理行情,虽然下调幅度较小,但是仍然在整个产区的交易心理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当日,上涨行情和弱势整理走势这两个对立现象在产区同时存在,次日,弱势范围进一步扩大,产区价格走势进入强势上涨与弱势整理行情的承接阶段。截至11 月6日,黑龙江大豆主产区齐齐哈尔、黑河、佳木斯、双鸭山、鹤岗、牡丹江等地均出现了价格下滑的迹象,产区油用大豆的收购均价为4068元/吨,食用大豆的均价为4165元/吨,均较5日回调了4~6 元/吨,其中各地油厂的报价下调幅度较小,实际成交价格仍保持在原有的高价水平,但是基层中小型贸易商在收购时的压价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导致产区豆价弱势范围逐步延伸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