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境外投资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从整体上看,美国次债问题尚未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事态发展仍在掌控之中,但美国次债危机却远未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次贷问题的风险会进一步显现,并会延续对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信心的不利影响,近日美国股市动荡说明了市场信心还很脆弱。
目前,美国次债市场的动荡已扩散到普通公司债市场,导致公司债券价格暴跌,商业票据发行受阻,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和企业融资出现阻滞。如果房价进一步下降,消费和就业形势将会恶化,将严重影响市场信心,信贷市场会进一步萎缩,股市也会受到打击,美国抵押支持债券信用价差将进一步拉开。为寻求资金安全,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涌向美国国债,美元资产组合和资产定价将面临重新调整,这会给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投资和中资银行外汇资产运用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
第二,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同样,美国次债危机对中国股市和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性也会产生影响,有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受次债危机影响,欧美投机性资金会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资风险进行重估,放弃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取向,撤资回国“保驾”,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撤资情况,就会对中国股市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教训;另一种情况,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游资安全的避风港。例如,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投资回报率高、美国降息、人民币加息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会进一步降低投机中国资产的资金成本,由此会加速热钱流入,这样就会产生对冲掉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并进一步推高中国股市和房市价格,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形势会日趋严重,为更大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第三,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将逐步显现。美国次债危机有可能会通过外贸渠道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由于中国对出口(特别是对美国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美国次债危机将会透过降低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影响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下降,在国内消费乏力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和供给过度问题。政府就会采取更加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限制产能,并容易导致通货紧缩,前几年中国已经出现过类似情况。由此,出口不振将增加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另一方面,美元的持续下跌,导致了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以进出口加工为特点的中国企业盈利会构成极大压力。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
第四,中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将更加突出。美国次债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信贷风险是一个很好的预警。由于投机炒作成风,我国房价不断上扬,通胀压力迫使央行持续升息,这一情况类似于次债危机爆发前的美国市场。但是,我国房地产信贷没有信用分级和风险定价,假按揭和假收入资产证明并不少,信贷资产没有证券化,房地产信贷风险情况不明且风险相对集中在银行体系内。在央行近年来连续多次加息,我国住房按揭贷款正步入违约高风险期。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及早采取措施控制按揭贷款和房地产项目商业贷款风险,并要做出资金安排,提足风险拨备。
第五,中国的汇率制度会受到挑战。美国次债危机会导致美国经济和美元下滑,必然也会对主要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当前,中国外贸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人民币与美元息差缩小,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加大,热钱流入加快及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使得中国处于加息和不加息两难境地。同样,在内外部压力下,将逼迫我们必须在急速升值和稳步小幅升值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这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对我们来说,要对美国次债危机的演变应保持高度警觉,应更加慎重地看待美国次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及早采取一些应急预防措施,减缓美国次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政府可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刺激内需,消化出口剩余。可行的思路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二是提高利率和汇率政策的主动性、灵活性。一方面,避免利率提高过快刺破房产泡沫;另一方面,一旦国内经济出现衰退和通货紧缩迹象,要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扩大信用支持,阻止市场信心下滑。
三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控制房地产市场和股市风险。必须统一思想,强化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力,加强风险提示和教育,提高风险拨备。
四是系统地评估当前汇率制度政策效果。及早研究和周密安排各行业的应对措施,加快衍生产品市场发展,为各行业创造应对利率、汇率风险的避险工具。
五是加快社保体系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扩大社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