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柴油和其他燃料油10%的价格上调激发了投资者对中国大型石油企业的追捧。在港上市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的股票周四一日之内便飙升了9.4%。中国政府周三晚间宣布的调价决定旨在缓解当前的燃油供应短缺状况,而造成供应短缺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国际原油价格节节攀升的形势下中国政府仍然将国内燃油价格人为限制在较低水平。
中国政府就在上周还曾表示,由于担心引发通货膨胀,它不会上调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已经使得今年的通货膨胀水平大幅上升,虽然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涨幅由8月的6.5%降到了6.2%,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但是就在宣布燃油调价后不久,政府发布了一份预测报告,称燃油价格调整对通货膨胀形势的影响不会太大,只会使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升幅高出0.05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分析人士还是表示,燃油价格的上调对于其他燃料可能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那可能意味著中国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会因煤电价格的上涨而变得更加拮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周三还表示,它计划在近期调整天然气价格使之更大程度地与国际市场接轨。
分析人士称,可替代天然气用于火力发电和用作化工产品原料的煤炭可能也会涨价,而一旦煤炭价格上涨,那么火力发电企业就可能开始四方游说,力图通过上调电力价格将其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中国成品油紧缺状况首先出现在中国以出口型经济为主的南方,后开始逐渐向全国蔓延,并最终促使政府屈从于由此带来的压力。中国上一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是在17个月前,在随后国际油价飙升30%的过程中,中国一直按兵不动。这意味著,像中国石化这样的炼油企业不得不以更高价格买进原油,同时以政府设定的不变低价在国内市场上销售成品油。随著亏损不断扩大,有的炼油企业已经停止生产,而有的则开始储存原油以防油价进一步上扬,因为政府严禁这些炼油企业将增加的成本向消费者转移。周四,纽约商交所十二月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结算价跌1.04美元,至每桶93.49美元,跌幅1.1%。
由中国政府控股的中国石化股价周四涨1.10港元,至12.76港元;中国石油涨0.50港元,至19.90港元,涨幅2.6%。
第三季度中国石化炼油业务的运营亏损达人民币52.8亿元(合7.065亿美元),使得炼油业务上半年在国际油价较低时录得的人民币54.9亿元利润消耗怡尽。
分析师表示,中国炼油企业仍将难以扭亏为盈,中国政府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成品油价格。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分析师康宁汉(Graham Cunningham)表示,即使把最新的涨价因素考虑在内,在目前的油价水平上,中国石化每炼一桶原油仍将蒙受4-5美元的税前亏损。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在周四的研究报告中表示,仅凭此次涨价不足以使该行业恢复盈利。只要原油价格没有跌到每桶80美元一线低端,中国方面就可能需要在2008年初再度涨价15%-20%,才能使该行业恢复盈利水平,以促进成品油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