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明成分是革命性创举
由于调和油质量问题持续受到关注,业界对调和油国标出台呼声日渐高涨。据悉,调和油国标讨论自去年1月便已开始启动,3月调和油国家标准讨论稿随即出台。知情人士透露,按照常规的标准颁布进程,调和油国标的出台将临近。
作为被称为起草时间最长的国家食用油标准,调和油国标的内容一直备受消费者和业界关注。本报记者获悉,该国标的讨论稿中最受瞩目的,是新国标将会强制要求企业标明调和油的产品配方与比例。以往,由于调和油的产品配方不强制公开,一些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倾向采用成本较低的油种作为调和油的主要成分。另外一些则厂家肆意夸大宣传单种油的含量;更有一些不法厂商用低廉有害的花生香精掺入调和油中。
有鉴于此,国标规定调和油包装标签上必须标明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油种占调和油总体含量的百分比。而且,其他成分的名称与含量也必须标出。消费者在购买调和油的时候将不再感到茫然未知。
此外,国标规定,为保证品质的稳定性,企业必须保留每个批次原料的样品以备作抽查。
国标促进优胜劣汰
国标出台,将改变目前不法企业利用低劣调和油充斥市场的局面。大型企业皆认为,国标出台将会导致国内油企的重新洗牌。
以往,调和油行业一直根据1998年制定的食用调和油行业进行管理。以棕榈油和菜籽油等廉价油料为主要成分的“调和油”,一直在食用油市场占据一角江山。国标出台将使这些低劣产品再难混迹油市。行业领军金龙鱼的有关负责人指出,国标出台有助市场实现有序经营,让劣质产品在明晰的游戏规则下淘汰出局。
企业间的优胜劣汰,市场重新分配,将在国标出台后得以更全面的体现。“新标准出台后,肯定会淘汰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小企业,大企业则会有更大的新市场。”河南省质监局负责人对外表示,调和油新国标正式实施,对行业无疑是一次大洗牌,那些靠着标准缺失在钻漏洞的小企业,将失去生存空间。
调和油市场混乱
其实,调和油市场的现状较为混乱,行业亟待国标出台后的规范。
目前,市面上的食用调和油种类繁多,品质参差不齐。据悉,各品牌调和油中的单种油数目不一,有的由6至7种油调和而成,有的甚至高达十多种。不同品牌调和油的市场售价差可能达到2至3倍。
如今在市面上销售的调和油品类五花八门,在调和油前面冠以“花生”、“花生浓香”、“葵花原香”、“葵花籽”等名号的调和油比比皆是。顾客对此标注的理解方法也多种多样,大部分认为配料表中列在第一位的成分应该是占最大比例的,因此认为给多一点的钱购买也可以接受。另外一些顾客则表示,由于询问销售人员时,会得到配方需要保密的回复,因此希望调和油产品能标出各种油的具体比例,让人一目了然。
利润推动是混乱主因
为什么有企业会打出擦边球,将旗下产品在“调和油”的前面加上更名贵油种的衔头呢?业内人士一针见血指出,这是因为不同油种的原料价格相距甚远。
上海粮油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志伟指出,在调和油市场上,不乏猫腻存在。调和油中各种油的成分兼有,国家目前不强制要求标示成分配比,那么不良厂商“捣浆糊”就较容易:加较低成本的油种的比例,再在产品名称前冠上更有品质感的油种的名号,就能卖出较高的价钱。
以花生油和大豆油为例,两者的价差巨大,前者的价格大约是后者的两倍。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国内豆油的零售价格为9.77元/升。花生油的零售价格则高达19.31元/升。
业内人士指出,大企业和知名品牌一般不会采取这种做法。但一些不负责任的小企业,其花生调和油中的花生油成分极少,甚至是不放一滴花生油,而是加入少许花生香精冒充花生调和油,欺骗消费者。
赵志伟表示,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出台,提出调和油要标明成分配比,能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受保障。由于相关部门还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和审核,因此最终的标准细则现在还无从知晓。但用来冠名调和油的那个油种的成分,应该占较大的比重。
由于目前调和油国标尚未正式出炉,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现在购买食用调和油,还是认准大企业的知名品牌更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