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新豆即将集中上市
*南美豆农播种积极性增加
*国产大豆持续走高
*养殖效益保持稳定
一、本月行情回顾
本月国际豆类价格的变动主要围绕着产量展开,整体呈稳步走高态势。
大连市场大豆豆粕在外盘持续走好得刺激下,异常坚挺,即使面临着一定的政策压力,但减产的事实依然刺激着大量投资者疯狂买入。国内外豆油则总体继续温和上扬。
截至9 月28 日,大豆主力合约0805 报收4176 元/吨,较上月上涨了378 元。(参见图一)
截至9 月28 日,豆粕0805 报收3224 元/吨,较上月上涨了207 元。(参见图二)
截至9 月28 日,豆油0805 报收8440 元/吨,较上月上涨了570 元。(参见图三)
截至9 月28 日,美黄豆连报收991.5 美分/蒲式耳,较上月上涨了108.5美分。(参见图四)
图一、A0805 日线图
图二、M0805 日线图
图三、Y0805 日线图
图四、美豆连续日线图
二、基本面重要信息
(一) CBOT 大豆炒作焦点逐渐转向南美
季节性供应压力的显现,使得CBOT 大豆期价从1009 美分/蒲式耳的高位开始回落,这却没有影响到南美农民增加播种大豆的意愿。我们知道今年3 月当北美大豆播种播种时节,市场普遍认为美国将大幅减少其大豆播种面积,不出所料15%的降幅使得全球大豆面临供应趋紧的局面,CBOT大豆期价大幅走高,市场寄希望于南美产量能够弥补市场的供应缺口。近期CBOT 大豆与玉米的最新比价关系使得这个愿望成为了可能。
2007 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同比比下降15%,达到12 年来的最低水平,使得CBOT 大豆价格上涨了66%,这也有助于鼓励南美农户增加大豆播种面积。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服务中心预测2007/08 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有望增长5%,达到1700 万公顷。巴西分析机构CONAB 称,2007/08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预计提高到2120-2190 万公顷,高于2007 年的2070万公顷,Celeres 公司也预计2008 年巴西播种面积预计提高到2250 万公顷,比上年的播种面积2080 万公顷提高8%,作为比较前期预测增加面积为6%左右。这段时间,CBOT 大豆价格良好使得巴西豆农积极销售大豆,并在期货市场上套保,截至到9 月28 日,巴西2007/08 年度的大豆预售比例达到26%,高于上周的25%。2006/07 年度大豆的销售比例达到92%。
使得南北美豆农种植意愿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CBOT 大豆、玉米比价关系的变化。
2006 年10 月以来,由于玉米价格的不断提升,带动CBOT 大豆期价的走高,2007 年2 月中旬,玉米价格达到427 美分/蒲式耳,大豆和玉米的比价关系达到1.97,脱离了大豆与玉米的正常比价2.0-2.2 的区间范围,使得美国美豆农减少了15%的大豆播种面积,2007 年玉米与大豆的争地之战,以玉米的胜利告终。然而,商品价格由于供应趋紧而上升,将再次吸引面积的增加,CBOT 大豆期价自6 月下旬展开天气市的独立行情之后持续走高,7 月13 日,当CBOT 大豆主力合约期价达到941.4 美分/蒲式耳之时,大豆和玉米比价已经达到2.57,截止到10 月8 日收盘比价关系甚至达到了2.72,远远高于两者的正常比价区间范围,使得南美豆农的大豆种植意愿大幅的提高。
尽管目前摆在南美大豆面积增加面前仍然有诸多的阻力,巴西的持续干旱,阿根廷的降雨都使得当地种植进度受阻;而截止上周五,巴西雷亚尔汇率创下了7 年来的新高,报1.8057 雷亚尔兑1 美元,也需要关注。但整体来说,目前大豆较之玉米的价格优势对于南美农民有极大的吸引力。
2007/08 年度全球大豆供应的紧张局势以及国际商品大牛市背景之下,CBOT 大豆期价长期依然看涨。南美大豆播种面积的增加其实也遵循了价格的循环规律,供应量下降导致价格上涨;价格的上涨引起播种面积的增加;播种面积的增加使得产量增长,供应量的增长将导致价格的走低。
(二)油厂压榨利润保持稳定
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是,后期到港大豆多是在7 月下旬和8 月上、中旬签订的,8 月下旬以后,在CBOT 大豆期价大涨后,由于成本增加风险增大,进口贸易商所签数量明显减少。依目前国内订购的进口船期推算,9、10 月份国内进口大豆的到港量很可能将同比减少,分别在240 万吨和220万吨左右。11、12 月份虽无法估算,但量少、成本提高却是无疑的。而在今年国产大豆明显减产、国产油用大豆供应有限的情况下,进口大豆供应再跟不上,在成本上升、供给短缺的共同作用下,国内大豆价格还有向上动力。
目前大豆价格反季上涨的主要原因就是压榨利润丰厚,油厂对大豆的压榨需求增多。而后期市场的油粕需求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国内油厂的压榨利润,并对大豆需求和大豆价格产生影响。一是政策风险。
如近期出台的阶段性降低大豆进口关税的政策,和抛售几十万吨储备油以平抑油价的政策,这虽不能立即改变国内大豆市场供求偏紧的基本面,但将使国内大豆预期供应增加,预期需求减少。二是疫情风险。虽然国家出台了养殖保险和养殖补贴等扶持性政策,以降低养殖者的饲养成本和风险,但如有疫情出现,对瘟鸡病猪的扑杀仍会降低对豆粕等饲料的直接需求,使粕价下跌,从而使大豆压榨利润萎缩,需求减少。三是美盘的炒作成分要明显强于国内市场,其价格的波动也要较国内现货市场剧烈得多,因此其后期的行情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国内市场的风险系数。
国内豆粕市场近期将需求趋淡,后期为外盘“马首是瞻”的特点就比较突出。节日期间国内豆粕现货市场在外盘的大跌之下应声走低印证了次观点。据悉大部油厂节日期间停工停报,东北地区油厂豆粕现货紧缺,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但是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报价的油厂豆粕价格纷纷走低,幅度在120-140 元/吨左右,其中江苏连云港地区油厂豆粕价格达到3230 元/吨,较节前下跌140 元/吨;张家港地区油厂尚无报价;南京地区油厂价格维持在3320 元/吨;河南周口地区油厂豆粕价格3280 元/吨;广东地区豆粕价格在3250-3320 元/吨,较节前大幅下调120-170 元/吨,其中3300 元/吨以上的是现货价格。福建地区现货价格也已经达到了3250 元/吨。
但是市场整体仍然以零星成交为主,饲料企业以即买即用为主。(参见图五)
图五、豆粕价格周图
目前来看,国产豆油行情的整体表现相对坚挺,东北地区相关散油价格的强劲上扬,抬升大盘保持强市运行格局。节后现货市场上的交投氛围凝滞,中间商囤库备货意愿不强,同样限制了油厂提价豆油的空间。截止到目前,国产四级豆油出厂价格8658 元/吨。(参见图六)
图六、豆油价格周图
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国内的养殖业恢复步伐明显加快,豆粕价格也因近期需求的好转而一路上扬,春节过后一直呈现疲弱状态的豆粕市场甚至出现了供应偏紧的状况。从目前来看,在前期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增加影响下补栏的生猪,在元旦前后正好进入快速生长期,对饲料的需求会相应增加,因此后期养殖及饲料业和豆粕市场均被看好。预计国内豆粕需求的大幅提升和其高企的销售价格,在刺激油厂开机热情的同时,也将间接地拉动国内大豆市场的需求。再加上今年美国和中国新季大豆均减产,在市场供需基本偏紧的作用下,业内普遍预期2007~2008 年国内外的大豆市场都将呈现长期牛市格局,并且有望突破历史价格高点,为后期的国内豆价走势奠定了良好的上行基调。
(三)新季国产大豆持续走高
进入9 月份,市场上已经有前期受旱严重的早熟大豆陆续上市,随着早熟新豆上市数量的增多,主产区黑龙江的购销气氛进一步活跃,虽然目前各地区的大型油厂在陈豆收尾,新豆集中上市前,并没有太大的动作,都在耐心等待新豆的集中上市,但是市场对这批质量较差、水分较高的早熟大豆给予了高度关注及热捧,贸易商依然积极抢收,并且给出了相对较高的收购报价。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内贸易商对水分偏高、颗粒较小新豆的收购报价均集中在每吨(下同)3000~3200 元之间,其中绥化市海伦地区的新豆毛粮收购价格在3100~3160 元之间,张维屯地区3160~3200元,望奎地区3000 元左右,庆安地区3100~3140 元,明水地区集中在3040元左右,齐齐哈尔泰来周边地区的新豆收购价格在3040 元左右,克山周边地区在3000 元左右,讷河地区在3000 元左右。(参见图七)
图七、大豆价格周图
从当前国内的大豆供需情况看,今年大豆种植面积下降,而且前期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旱情比较严重,已对大豆单产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今年大豆减产已成定局。目前农民手中基本没有陈豆货源,大油厂国产大豆库存也不多,主要在中间商手中,贸易商惜售心理强烈,而且由于收购成本较高,根本不认可低价出货,而受压榨利润的吸引,近期油厂开工率增加,大豆需求增加。
从大豆进口情况看,由于进口成本增加,很多中国买家在采购国直接回售,及美国西部的大豆已经基本销售完毕,外国贸易商惜售增强。国内销区市场大豆市场价格继续上涨,主要原因是新、陈大豆交替时期国内大豆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应断档,需求拉动价格上涨,其次天气逐渐转凉,食用大豆消费增加。
预计后市国内大豆市场继续呈强势,价格行情继续维持高位上涨走势。
三、基本面供需情况
(一)国际市场
美国农业部9 月份月度报告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9 月份的月度供需预估报告,尽管这份报告的主要关键指标都在市场之前的预期范围内,但我们依旧将其看作是略为偏多的预期,下面我们来看看该报告对豆类的描述。
报告预计美国2007-08 年度大豆产量为26.19 亿蒲,较上月报告下调600 万蒲,略低于市场预测的26.50 亿蒲的平均值(市场预测的区间为25.62-27.4 亿蒲),其中,美国的分析机构Citigroup 的预测最为靠近,他预测的产量是26.20 亿蒲,单产是41.4 蒲;
报告预计美豆单产为41.4 亿蒲,较上月报告41.5 蒲下调0.1 蒲/英亩,市场平均预测美豆单产为41.9 蒲/英亩,预测区间为40.5-43.3 蒲/英亩。市场之前的预测比较有争议,所以我们看到,单产的预测数据范围偏大,但是,之前有分析师认为,因为美豆在生长后期降雨以及作物带南部、三角洲地区干旱影响有望在10 月份或是11 月份报告中才能够得到真实反映,但是由于8 月份美作物带北部地区降雨过多,而南部地区持续干旱,这些都不支持农业部报告提高于大豆单产预估,而且从数据统计及美国农业部在以往9 月份报告中通常仅将大豆单产预测为40 蒲略高水平看,预计本次报告美国大豆单产很难超过8 月份的预期水平,况且还有关于伊 利诺斯州北部、印第安纳州、俄亥州大豆猝死病已造成作物减产的传闻。但是,大多数的分析师认为,过去一个月美中西部作物带多数地区大豆作物在关键灌浆生长期获得良好降雨,这些及时降雨将有助于提高潜在单产,最终,市场还是平均认为本次报告美豆单产数据将较上月调高大约0.4 蒲/英亩。
从历史上看,美农业部9 月份报告对产量数据的修正也只是些微调。
报告预计美国2006-07 年度大豆结转库存为5.55 亿蒲,较上月报告下调2000 万蒲,略低于市场预测的5.61 亿蒲,市场预测范围在5.27-5.78 亿蒲的水平。市场分析机构FimatFutures、AGEdwardsa 分别都预计期初结转库存5.60 亿蒲,最靠近USDA 的数据预期;该份报告预计2007-08 年度大豆结转库存为2.15 亿蒲,较上月报告下调500 万蒲,略低于市场预测的2.17亿蒲。
USDA 此次调整对农场价格的预测,由上月预测的7.25-8.25 美元/蒲提高到7.35-8.35 的水平,调整相对比较谨慎。
与8 月份的预期相比较,豆油起初库存调减了4.80 亿磅,消减幅度超过15.6%,期末库存调减了4.9 亿磅,调减幅度超过22%,虽然之前市场对美豆油的期末库存普遍看紧,但如此大幅度的调减,定会豆对油期货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利多,也对处在上升通道中的美豆价格提供一定的上升动力。
豆粕的调整不大,只是在总供给方面增加了50 万短吨,相应的在总需求方面减少50 万短吨。别的项目调整不大。
报告数据对中国市场的大豆预期没有调整,并没有因为中国东北地区7 月份的严重干旱而大幅减少,但是对中国的豆油进口数量调高了20 万吨;对于南美的数据,报告对于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07/08 年期初库存分别调高了约50 万吨,期末库存调低了50 万吨。
(二)国内市场
1.进口大豆数量趋减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2007 年8 月份我国进口大豆293 万吨,其中,126 万吨来自阿根廷,153 万吨来自巴西,8.9 万吨来自乌拉圭,仅有5 万吨来自美国。1~8 月期间的大豆进口总量为1981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8%。(参见图八)
图八、进口大豆分月统计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8 月份进口豆油26.3094 万吨,同比提高3.2 倍,其中从阿根廷进口20.5305 万吨,从巴西进口5.631 万吨。2007年1~8 月份进口豆油159.7462 万吨,同比提高74.1%。(参见图九)
8 月份我国进口植物油88 万吨,为历史上单月进口天量;1~8 月份植物油进口总量为515 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3.6%。另外,国家调控粮油价格的决心非常大,预计后期植物油进口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图九、进口豆油分月统计
四、相关市场分析
近期,国内菜油市场行情逐步上扬,各地油厂再度抬升销售价格,国际农产品期市的坚挺上扬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但由于国庆刚过,各地散装食用油市场成交明显疲软,贸易商多数选择离市观望,而油厂整体也已进入开工淡季。
2007 年/08 年度国产油菜籽供应量锐减,而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保持刚性增长,加上生猪养殖业近期刚刚进入恢复启动阶段,农村地区对菜油的消费依赖性趋强,显然将继续支撑节后国内菜油价格的运行箱体,各地厂商相关定价也将保持高位调整态势。
近期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有所下跌,但国内外依旧倒挂,10 月船期马来西亚棕榈油FOB 报835 美元/吨,到港完税成本8080-8170 元/吨。11/12月船期棕榈油FOB 报822.5 美元/吨,到港完税成本达7960-8050 元/吨。后续到港成本偏高,加上长线走势依旧看好,继续支撑国内棕榈油行情,限制国内棕榈油的下跌空间。受消费市场逐渐进入淡季及港口棕油到货数量趋增的影响,后期国内棕油市场走势仍将跟随外盘振荡整理。
五、价格走势展望
(一)基本面展望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大豆和玉米新的比价关系已经走出了上半年历史低水平,并且远远超过了历史正常的比价水平,极大地增加了南美豆农的播种积极性。大豆的价格优势使得南美大豆面积的增加有望,但是目前当地的播种天气却成为了阻碍。且价格循环规律也由于北美先前面积大幅下降出现微妙的变化,CBOT 大豆期价走势变得更为复杂,后市价格将可能有潜力超越历史的轨迹。
综上所述,季节性压力的显现将令大豆市场压力倍增,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由于需求转淡,整体成交并不活跃,部分地区豆粕现货价格大幅下跌,更增添了市场的谨慎心理。从国际大豆未来供应趋势看,仍应保持长期多头的思维。
综上所述,目前国际农产品期市进入宽幅振荡的调整区间,美盘CBOT、连盘DCE 大豆类期价水平较节前明显回落,将对国内豆油等相关食用油价格带来趋跌阻力,结合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对物价水平的理性引导,不排除部分地区散油现货行情跟盘下滑的可能。但鉴于当前全球大宗商品牛市“方兴未艾”,美元贬值的道路相对较长,特别是国产大豆等油料上市价格的明显上涨,仍将有助于构筑油脂市场高价位运行的箱体底部,“警报”解除之后仍会再行上扬之行情。
(二)技术面展望
目前CBOT 大豆呈长期上涨趋势,上行通道良好,高位出现一定阻力,基金仓位保持稳定,技术图形短期有一定的压力。(参见图十、图十一)
图十、美豆连续周线图
图十一、基金持仓图
目前国内大豆、豆粕阶段性强于外盘,整体呈上涨趋势,技术上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豆油总体上涨趋势稳定。(参见图十二、图十三、图十四)
图十二、A0805 周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