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国际农产品、能源、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功能得到逐渐发挥,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剧烈的波动,催生相关企业参与期货的热情。企业决策者主动借助期货市场为企业的稳健经营服务,或是套期保值锁定生产成本和经营利润,或是将期货价格引入企业原料和成本的定价机制,还有一部分企业把自己的产品注册为期货交割品,以此作为利用期货工具、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突破口,这些期货交易活动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知名度得到提高。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许多重要的期货商品的价格开始与国际市场的价格互动,使我国期货市场的定价影响力有所扩大。近年来,白糖和天胶等部分品种开始在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方面有了一定的发言权,我国的期货市场开始扭转在定价领域被边缘化的局面。
中国因素和中国价格对国际市场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随着国内企业普遍参与期货市场,代表中国的期货价格体系已经形成,该价格体系能够充分反映中国的供给和需求,反映国内相关行业广大保值者的真正愿望。
上海铜期货市场已被公认为全球三大定价中心之一;上海燃料油期货价已成为亚洲地区现货贸易重要定价依据之一;锌期货已逐渐获得国内市场定价权。路透社已将郑州小麦期货价格CBOT、KCBT价格一起纳入世界小麦价格体系;郑州和纽约两个棉花期货市场价格走势影响力越来越明显。大连大豆期价已被视为全球大豆销区的基准价格,玉米期货推动了我国成为东半球的玉米市场价格形成中心,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玉米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远期价格对生产经营和经济的调节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调整产品结构、种植结构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如郑州商品交易所强筋小麦期货上市后,在远期价格引导下,我国调整小麦种植结构的步伐逐年加快,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从上个世纪末的180万公顷增加到 2005/2006年度的870万公顷,产量从620万吨增加到了3700万吨,优质小麦完成了从替代进口发展到扩大出口惊人飞跃,反映了期货市场在推动我国小麦种植结构优化和产品质量提高方面的巨大作用。
期货新品种的上市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如天然橡胶品种上市之后,期货市场使天然胶的生产经营者对橡胶的品质有了新认识,能否参与期货交割成为橡胶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同时随着天然橡胶持续高位,也出现了部分胶农走出国门,去越南缅甸等地种植橡胶的可喜局面。
我国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虽然和国外的期货市场还有很大的距离,但与治理整顿时期的期货市场已是天壤之别。我国期货市场监管方面逐步转变计划经济的思路和管理体制,初步建立起监管有力、运作高效的监管体系,形成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核心,以证监会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主体,期货交易所、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和期货业协会的自律规则为补充的法规体系。依法规范、依法监管、依法运营成为期货市场的主旋律。
然而,我国的期货市场要想成为亚洲时区的定价中心,成为与我国经济大国相匹配、适应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需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的期货价格总体上尚未摆脱影子价格的阴影,这种状况与我国是世界上大宗产品主要消费国、世界加工厂和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的经济大国地位不相称,形势是严峻的。加快我国期货市场的建设,注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进行定价权的竞争,打破现有的不合理价格体系,积极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这些是期货行业的重大战略任务。
期货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产物,期货市场的发展也必需依靠创新来推动,创新是期货市场生命之源和推动力,《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创新打开了空间,一系列实质性的金融创新将会随之推开。尤其是随着黄金期货和股指期货即将推出,中国的期货市场将进入一个全新的迅速发展时期,期货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期货市场的功能将得到将进一步发挥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