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农产品超级牛市的原油因素分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9-18  
  2006年上半年开始,一轮超出常人想象的“商品超级牛市”刺激了无数投资者的神经:LME三月期铜从年初的4440美元/吨,一路狂飙至8800美元/吨;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从47200元起步,直至83770元/吨。国际原油价格以61.04美元/桶开盘,最高飙升至80美元,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同样不甘示弱,517美元开盘,最高上涨至730美元/盎司。铜、油、金,作为大宗商品的风向标,“三巨头”半年内的投资回报率分别高达98%、28%、41%。从下半年开始,农产品期货异军突起,成功接棒工业品,继续演绎商品期货牛市。美国白糖、小麦价格创下十年新高,玉米期货在生物能源的概念下价格更是突飞猛进。国内方面,牛气冲天的农产品期货市场继续上演“逼空式”行情,农产品期货合约全线上涨,大连商品交易所三大品种大豆、豆粕、豆油创出新高,强麦、白糖奋起直追,大豆豆粕轮翻上演牛市行情。

  石油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液”,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过去50年来影响世界政治风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全球经济强劲增长,油价较长时间维持在高位,近期最高冲到80美圆/桶,历史上最高价格。原油价格的长期高位远行带动很多关联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全球农产品进入超级牛市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全球经济前景、全球人口增长、城市化与消费升级、美元重估及流动性泛滥、地球环境的恶化、能源短缺、农产品能源化政策等,本文主要分析能源因素在农产品牛市中的作用。

图一:商品指数CRB(绿色曲线)与原油价格(蓝色曲线)相关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商品指数与原油价格有很好的正相关

图二:商品指数CRB(绿色曲线)与美圆指数(蓝色曲线)相关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商品指数与美圆指数有很好的负相关

    一、生物能源概念对油脂产品(豆油、棕榈油、菜油)的影响

  高油价刺激全球对生物柴油的强劲需求。主要是欧盟对菜油等植物油的需求旺盛,国际市场青睐我国菜籽资源。2004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为250万吨,欧盟就占了 200万吨。2005年翻了一番达到600万吨,2006年将超过600万吨,预计2007年将超过1000万吨。欧盟因为“京都议定书”和CTM协定的生效,现大力扶持开发利用生物柴油。以英国为例,英国政府制定的生物燃料掺混目标将从2008年开始实施,因而带动了生物柴油项目投建。英国再生运输燃料义务规定,2008-09年运输燃料中的生物燃料掺混率为2.5%,2009-10年增至3.75%,2010-11年增至 5%,均远远高于2005年的0.3%。这意味着2008/09年度菜籽油需求将高达190万吨,高于上年度的42.2万吨。英国需要大约470万吨油菜籽才能生产出190万吨菜籽油,这将是目前英国油菜籽产量190万吨的两倍,因此这意味着未来一年英国生物柴油行业将进口更多的菜籽和菜油。另外,奥地利碧路公司已经在江苏南通建设80万吨的生物柴油加工厂,今年奥地利已与湖北省签订协议,预计在主产区荆州收购80万吨菜籽,作为他们年产30吨生物柴油的原料。仅这一笔单就差不多要消耗湖北省近1/3的油菜籽。

  在国际棕榈油市场上,由于马来西亚和印尼均有意以棕榈油为原料制生物柴油,棕榈油期价在此利好下也屡创新高,达到九年来的最高价,国内的棕榈油全部依靠进口,外盘期价的上涨使到港成本增加,国内棕油价格也随之上涨,与菜油差价缩小,从而支持了散装菜油的价格。因此,除了菜油市场本身因菜籽减产和需求增加基本面有所改变外,此次外盘豆油和棕油期价的爆涨,是国内包括菜油在内的此次国内油脂价格飚升的直接动因。

    二、生物能源概念对玉米的影响

  生物能源现在是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一种替代能源。2006年,美国提出到2025年,用生物能源替代75%的中东石油进口;欧盟也宣布,到2020年,运输燃料的20%将用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替代。目前,全球燃料乙醇的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生物能源供热发电、成型燃料等已经商业化运行。2006年10月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作为替代能源的乙醇生产项目迅猛增加,玉米工业需求突飞猛进,价格也随之上涨,进入2007年,市场还一直延续着上涨的余温,不过,随着利好因素的不断释放,市场已表现得较为平稳,整体处于高位整理格局中,但仍保持在一个合理浮动的价格区间之内。美国农业部(USDA)预测,2006年比2005年燃料乙醇产量增加约34%,消费量增加40%。2005年美国能源法案规定,到2012年美国生物燃料的使用量要达到75亿加仑,目前的消费量与75亿加仑还有一定差距。在税收优惠方面,美国政府对酒精行业51美分/加仑的税收补贴将持续到2010年。由此可以推断,在2009年之前玉米酒精行业还将保持过去几年的增长趋势。

  自2001年起,中石油就承担了总投资29亿元的国家"十五"新兴能源试点示范工程--吉林60万吨/年燃料乙醇项目。到目前为止,中石油已与云南、四川、山东签订了合作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框架协议;而中粮集团通过系列收购,已经掌握了燃料乙醇领域的半壁江山,未来两年,中粮集团将新增100万吨生物质产能,相当于现在产能的5至6倍,"十一五"期间,中粮集团将耗资百亿元,将乙醇燃料产能扩大到310万吨以上,使其占全国乙醇总规划500万吨产量的60%以上。资料显示,我国当前粮食年产量为5亿吨左右,同时产生秸秆7亿多吨。此外,我国还有不宜种植粮食作物但可以作为能源等专业植物种植的土地约1亿公顷,可人工造林土地4667万亩,按这些土地的20%利用率计算,每年可生产10亿吨生物质,再加上木薯、甜高粱等能源生物,每年至少可产酒精和生物柴油约1亿吨。

    三、生物能源概念对白糖的影响

  原油价格高企,使得各国为减少对石油能源的依赖,竞相增加对生物替代能源—乙醇的关注。燃料乙醇实现工业化生产始于巴西。巴西发展燃料乙醇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国内石油资源匮乏,另一方面盛产甘蔗,农业资源丰富。为了有效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减少能源的对外依赖程度,巴西通过立法确立了用燃料乙醇替代汽油的发展方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巴西已经成为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其年均产量达到126亿公升,为世界第一。同时,目前巴西也是世界上燃料乙醇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约合0.2美元/升,汽油价格为0.6~0.7美元/升。燃料乙醇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市场竞争力,2001年开始巴西政府取消了对燃料乙醇的补贴,由市场供求直接调节。美国应用燃料乙醇的经济政策始1978年的联邦《能源税收法案》,当时美国政府为鼓励乙醇汽油的使用,免除乙醇汽油4美分/加仑的消费税。此后,联邦政府对于乙醇汽油的消费税减免一直4~6美分/加仑浮动。目前美国燃料乙醇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燃料乙醇需求量剧增,2004年燃料乙醇的生产量达34亿加仑(约1014万吨)。美国以玉料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成本0.33美元/升。2005年8月8日,美国出台的《新能源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提出“2012年,要使每年利用燃料乙醇或生物资料的数量达到75亿加仑”,同时提出:为了保护环境特别是地下水资源,将在2014年12月31日以后禁止在汽油中使用甲基叔丁基醚(MTBE)这种目前被世界各国广泛作为汽车燃添加剂的化工产品。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推动美国燃料乙醇产业的快速发展。

  欧盟燃料乙醇2004年的消耗量为175万吨,根据市场调查,2005年乙醇用于燃料市场的需求将有较大增长,欧盟生物燃料计划将驱动这一需求。计划要求:到2005年,传统燃料如汽油应至少2%的乙醇或其他生物燃料;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5.57%。相比而言欧盟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最高,其以小麦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成本为0.48美元/升,以甜菜为原料的生产成本为0.52美元/升。

    四、原油对橡胶、棉花、塑料的影响:

  由于石油价格与合成橡胶价格波动具有同向性,天然橡胶对于合成橡胶具有替代性,天然胶的主要替代品是合成橡胶,棉花的替代品涤沦短纤,合成橡胶和涤沦短纤都是化工产品,其主要原料都是原油的下游产品。 塑料制品业指“以生产塑料薄膜,塑料板、管、型材、包装箱及容器,塑料零件等产品的行业”,原料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产品,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原油的上涨会对橡胶、棉花、塑料的价格起到指出作用。
  
    五、牛市基础依然存在

  由于本轮全球农产品市场牛市的动力主要来自“资金推动和中国需求”两个因素,因此,时至今日多数商品都与原油价格一道不断向上攀升。支持商品牛市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圆继续贬值、中国需求因素强化。超额流动性继续维持: 宏观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通货膨胀从长期来看是一种货币现象。换句话讲,持续超过实体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所带来的超额流动性,是推动价格上涨的必要条件。全球货币供应及超额流动性变化,对商品价格影响将会非常巨大。美元持续贬值: 由于目前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所以美元汇率变化也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从过去30多年美元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关系来看,两者负相关性相当紧密。从未来几年来看,美元汇率走势仍将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如美国前几年对世界经济所起到的作用一样,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推动力已经显现出来,对原材料影响力更非一般经济体可比。由于西方国家对铜很大一部分需求已经被中国所取代,而中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