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不能提高,很多时候不在于没有获得好收成,而在于没有卖出好价钱。在作物成熟的季节里,常常有些农民急着将农产品卖了,而后期价格上升时却后悔不已;还有些农民看到价格较高而迟迟不愿出手,导致后期价格跌落而造成损失。这些都是“小农户”在面对“大市场”时所遭遇的现实困境,而期货合约交易就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期货交易有个特性: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基本保持一致,并且比现货价格更加灵敏。因此,期货价格对农民来说有两个作用:发现价格和抵御市场风险。由于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有很强指导作用,所以从期货价格预测现货价格走势非常具有操作性。而期货交易所具有的“卖空”机制,可以让农民们“先卖后种”,初期,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操作,当价格下降时,可以买入期货合约,卖出农产品,用期货市场的收益平抑现货市场的损失。
大连商品交易所运用这个原理,在东北四省区开展了“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对政府官员、涉农企业家、种粮大户和普通农民进行培训、扶持和指导,已经让各方真真切切得了实惠。据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郭科博士介绍,在试点地区,很多农民已经养成了看期货卖粮食的习惯,每天都要通过电视、手机短信等信息平台来获得当天的期货价格信息。另外,由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期货经纪公司的介入,试点地区已经运用各种模式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的操作,帮助农民规避了风险。
由于农户势单力薄,大多数没有能力单独参与期货交易,因此大连商品交易所主张推广“企业+农户,订单+期货”的模式。据郭科博士介绍,目前国内已经有大豆、豆粕、豆油、玉米、小麦等农产品期货合约可以进行交易,未来还将引入生猪合约等新的交易品种。“目前,河北省已经将‘利用期货市场发展粮食生产’列入政府工作,而东北各省区在这方面早就走在前列。山东作为玉米和小麦种植大省,并且拥有众多的饲料企业和粮食深加工企业,但在利用期货市场方面还非常不足,如果能将企业、农户、政府的力量凝聚起来,山东一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