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数据,8月份CPI同比上涨6.5%,创下了1996年12月以来的最大增幅。其中尤以食品价格涨幅为最,上涨了18.2%,显示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是推动8月份CPI数据再创历史新高的首要因素。
尽管之前普遍看高,但6.5%的上涨幅度仍让人多少有点意外。在接受本报驻京记者即时访问时,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就表示“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本轮的CPI增幅连续多月高企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通胀,针对流动性而来的紧缩货币政策对抗食物价格导致的物价上涨其意图何在?随之而来的进一步紧缩政策又将对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且听相关经济学者为我们一一进行解读。
“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
渣打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如此评价新鲜出炉的CPI的最新数据。
对于CPI增幅创11年新高,众多学者分析师一致的看法是由于食品价格导致的。而对已突破经济学定义的通胀数值的CPI增幅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通胀,接受采访的专家则各有分歧。以针对流动性而来的紧缩货币政策对抗食物价格导致的物价上涨,其意图何在?随之而来的进一步紧缩政策又将对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相关经济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一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一CPI
CPI还会走多高?
CPI走高主要与食品价格上涨相关——这是采访中各位学者的一致看法。那么食品价格推高的CPI是否象有的学者提出的依靠增加供应得以改变?
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分析,未来CPI的走势主要看两个因素。
首先看猪肉价格是否下降以使得农产品价格趋向平稳。“9月份前11天,农产品的批发价格指数没有发生变化,跟8月份基本持平。如果这一趋势保持整个9月份,物价上涨水平跟去年同期相比会降下来。”他说。
其次,物价上行的风险是粮价。粮价取决于秋粮的收成,目前很少人能够做出准确判断。粮食价格很可能会成为物价上涨的新动因。
他判断,上述两个因素如果在9月份之后平稳下来,加上12月份有正面的基数效应,CPI在年底会有所下降,通胀率会下降1.4个百分点。
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分析,资源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很大,在供求关系改变以及国家分配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劳动力成本也将提高,作为基础性产品的农产品价格总体向上,这些因素导致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即使短期涨价因素的消失导致CPI涨幅回落,CPI涨幅也很难回到以前偏低的水平。他认为,未来2年的通货膨胀率将维持在4%的较高水平。
关键词二通货膨胀
中国是否进入通货膨胀?
从经济学定义而言,当CPI增速达到3%,即进入通货膨胀;CPI增速超过5%,就意味着严重的通货膨胀。从目前舆论看来,官员慎言通货膨胀,学界也有不同看法。那么,8月份6.5%的CPI增速是否是一个衡量通胀的关键点?
王志浩认为,CPI涨幅到了6.5%,中国也还没有进入严重的通胀。其理由是,去掉食品价格,核心CPI涨幅只有0.9%,且最近非食品价格没有出现大的涨幅。他强调,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名义GDP增长看,3%至4%的CPI增速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未来可能会有更大的压力。“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超过20%。比较而言,今天通胀情况不是很严重。”
李慧勇在今年的春季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中国将进入通货膨胀时代,高增长低通胀将转变为高增长、高通胀。“这一判断正在成为事实。”他在电话中说。
他认为,这次通货膨胀表现为过剩型通货膨胀,是结构性上涨。而流动性过剩、需求的启动、通货膨胀预期以及国家的政策则为成本压力转化为通货膨胀创造了条件。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稻葵认为,今年下半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拐点。目前劳动力已经走出充分供给,经济走出高增长、低工资的奇怪区域。这使得农产品价格有上涨的趋势,并因此会进入一个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
对于通胀上涨是否传导至非食品领域,王志浩认为,整体看来非食品价格没有表现出通胀压力扩大迹象,目前非食品通胀仍稳定在同比上涨0.9%的水平。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梁红则表达了不同见解,理由是CPI的先行指标——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8月同比上涨2.6%,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高达3.8%。市场产生工业品价格上涨“传染”给消费品的担忧似乎成为现实。
关键词三央行之忧
央行担忧通胀为哪般?
从今年上半年以来,央行负责人就一直在表示对通胀的担忧,并不断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针对流动性过剩,央行为何对物价上涨导致的通胀如此担忧呢?
马骏分析,央行的担忧主要来自于负利率带来的社会压力。从8月份CPI涨幅看,即使央行今年已经四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仍为负值。但加息确实使得负利率现象有所改善。“这与用货币紧缩来减少通胀没有关系。”他说。
王志浩也表示,央行的担忧一方面来自负利率,这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不匹配,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利率应该是正的。其次,央行对物价上涨不是特别担心,但是意识到经济发展中投资过快,因此提高利率。“这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目前利率偏低,央行力图将利率提高到合理水平。不是通胀原因,但可能经济增长过快会造成更广泛的通胀。应该提高到合理的利率水平,使得存款利率为正。”他进一步说。
这种分析与周小川的态度一致。周小川上周五明确表示,当前首要的是使实际利率转为正值。周小川称,央行正在密切关注实际贷款利率为负的问题,并希望见到实际利率转为正值。
关键词四货币政策
央行还有哪些招?
今年以来,央行4次加息,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紧缩号角不断吹响。8月份CPI的新记录又将引发央行怎样的动作?
“加息”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频繁的一个词。梁红预计,今年年内还有两次加息。
王志浩认为,央行加息的理由有三:向公众表明,对食品价格上涨,政府“有所作为”;继续对资产价格的微调努力;央行希望将利率调整到有意义的水平。同时,最近央行官员发表言论希望能看到实际存款利率为正,表明央行认为加息尚有空间。但实际利率到底应该是多少却难以测算。
他预计,今年还有一次27个点的加息,但很显然,增加加息次数的压力在增长。
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王志浩预计年内会调高至14%。但增加了特别国债这一因素,不好做出判断——“特别国债有一个长期对冲流动性作用,会代替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
在加息次数上,马骏与王志浩看法一致。他说,今年年内再加一次息的可能性很大。存款准备金率还可能两次上调。同时会采取其他货币政策手段,特别国债也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