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井泉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上涨11.5%,同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但并不能由此得出中国经济过热的判断。至于经济的过热或过冷,都是对经济发展总体现象的一个描述。其实质就是要看总需求和总供给是不是平衡,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增长速度与过热和过冷挂钩。从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的情况看,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格局并没有改变。现在存在的只是结构性的供应不足,比如说猪肉,并没有出现全面的供应紧张,即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的局面。
根据新政策,第一次购买自住住房的借款人,每户家庭可获贷50万……
针对猪肉降到哪个价格才能实现不高于3%通货膨胀目标的问题,毕井泉说:“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特别是今年5月份以来,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推动了整个市场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毕井泉表示,“5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3.4%,6月份上升了4.4%,到7月份上升到了5.6%,这是近十年来最高的。1-7月平均居民消费价格的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3.5%,这里面有2.9个百分点是食品价格上涨所推动的。现在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和猪肉价格逐步趋于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短期内就能够使价格指数回落到3%以内。”
毕井泉强调,肉价这三个星期比较稳定,但是并不能说今后猪肉市场就不波动了。在今后短期内,猪肉市场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长时间内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针对这次生猪生产波动暴露出的问题,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
巴黎百富勤公司经济学家秦红雨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肉价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肉类在整个CPI中占6%的比重,而猪肉是肉类中最大项的消费,猪肉涨价,会引起其他肉、其他商品也跟着涨,有扩散效应。
另外还有传导效应,下游比如食品加工行业也会跟着涨。肉价已经连续三周环比下跌,其实是因为中央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下一阶段猪肉肉价主要在于猪肉的供给,如果供给上来,只要蓝耳病不扩散,猪肉价格应该会持稳。
CPI方面,秦红雨指出,预计8月份CPI涨幅会超过6%,大家不希望看到CPI涨幅高,主要是担心引起社会不稳定,食品价格上涨会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尽管现在CPI增长幅度相对于GDP的增长速度并不可怕,但关键是通胀继续上升的压力比较大,因为有压力,因此要采取措施抑制物价的上扬。
秦红雨表示,压力表现在,一方面,工资上涨得快,企业成本上升,传导到企业的产品使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中国的资源品价格还是歪曲的,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不利于节能环保,这类价格会有逐渐回归的过程。同时,上游产品的传导其实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现在只看到比如方便面涨价、还有很多餐饮业等也在涨价。
这些因素,再加上货币供给速度也很快,通胀的压力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