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来自大豆产业协会的呼声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9-05  
  正当中国大豆产业面临重重困难之际,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向政府提出了《关于大豆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报告》,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有关部委根据各自职能制定了振兴国产大豆产业政策,拿出了切实有效的应对举措。
  这份由大豆产业协会提交的调研报告,是在对大豆生产、加工、贸易、期货、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揭示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深层问题,反映了大豆产业各界会员的建议。在8月19日大豆产业协会召开的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上,一个个常务理事的发言掷地有声,大豆行业呼声再起。

  外力挤压———国产大豆不能承受之重
  背景现象 2004年,国际粮商得知当年3月份中国大豆采购代表团要到美国的消息后,即刻哄抬价格,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从220美元/吨暴涨到391美元/吨。中国大豆采购企业在此背景下签署了一批购买合同,随后大豆价格又跌至266美元/吨。据业内人士估计,仅此次集中采购,全行业估计整体亏损就达4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进口大豆来势汹汹,迅速吞噬着国产大豆的“地盘”。中国市场对大豆的旺盛需求,年增长率达15%,但是国内的大豆面积却逐年减少,去年减幅达7%,旺盛的需求并没有刺激国内的大豆生产,主要原因在于进口大豆的失控和过量。
  “九五”期间,我国进口大豆从111万吨增加至1042万吨,2006年进口量已增加到2827万吨,是当年国产大豆的1.8倍。2006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36亿亩,比2005年减少760万亩。今年种植面积再度减少700多万亩。
  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对东北大豆主产区的冲击最大,去年和今年两年黑龙江大豆比上年分别减少417万亩、680万亩。2004年大豆每亩纯收益223.68元,2005年为194元,2006年为186.6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5.3%、9.6%。
  在加工方面,由于国内外企业不合理竞争,甚至采取变相垄断手段,使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不断倒闭。截至2006年4月,全国大豆榨油厂612个,加工能力大于7000万吨。其中,日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的97个企业中,仅仅有33家勉强维持经营。外力挤压已经成为国产大豆不能承受之重。
  调研报告表明,在大豆进口政策上,我国放弃配额管理,进口关税只有3%,是其它农产品进口税的1/5,是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的1/20。实现共赢格局的关键是政府要依照WTO规则,利用“绿箱”、“黄箱”等政策扶持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目前国家的扶持不是过头了,而是距离WTO微量许可规定的28亿元的扶持限度差距太大了。

  优势未发挥———要打好“非转基因”这张安全牌
  背景现象在日本,非转基因大豆食品的价格比转基因大豆食品的价格高出60%以上,且消费者基本上不购买转基因大豆食品。2002年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3号期货合约”正式挂牌交易,把大豆区分为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之后非转基因大豆价格要比转基因大豆平均每吨高出100元左右。
  非转基因、高蛋白一直是我国国产大豆的优势,1996年以来,中国非转基因大豆深受欧洲、亚洲许多国家的欢迎,年出口数量从17万吨增长到47万吨。我国应该抓住非转基因这个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打“非转基因”这张安全牌。要利用公众媒体,大力宣传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营养安全优势,积极推广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只要重新整合大豆产业的组织队伍,挖掘我国非转基因、高蛋白的质量、安全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不断开发大豆深加工技术,我国大豆产业是有希望的。

  科技含量低、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中国大豆生产中两个基本问题
  背景现象一户豆农的大豆产量一般只有5吨左右,专业大户也不到10吨。在期货市场,每手交易以10吨计算,单个农户无法利用期货实现套期保值。农户生产的大豆,即使是良种大豆,经过个体粮商的收购,全部变成混装、混运、混储的大豆,商品价值降低。
  加强育种、栽培科技攻关,千方百计提高单产,是增强中国大豆市场竞争力的基本措施。我国当前要着力解决大豆科研力量短缺、分散,重科研,轻推广,以及科技经费短缺等问题。美国设立了庞大的大豆发展基金,农场主每年也用8000万美元支持大豆研究和市场开发。中国目前仅有360多人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而巴西现有大豆研发人员达5400人,是我国的15倍。
  专业化、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大豆产业也要走专业化、产业化的道路。一方面要鼓励横向联合,提高农户、加工企业的生产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要鼓励纵向合作,不断延长产业链,尤其要发挥大型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市场开拓能力。通过农户与农户、合作社与加工企业的合作,增强国产大豆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