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费/升贴水 » 正文

国家粮食流通新政 建立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9-04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入了打破行业和地区分割,建设现代化流通网络的阶段。

    9月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粮食现代物流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我国将在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成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全国主要粮食物流节点,完善集疏运网络,实现铁路、水路和公路的有效衔接、跨省和省内长短途运输方式的合理转换,提高粮食快速中转能力。

    而其目标则瞄准了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应急调控能力。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去年以来的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和2006年底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连续四次抛售储备粮以平抑粮价。

    根据《规划》,未来国家将在建立全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中央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直接投资方式,控制一些重要物流节点,建立全国粮食应急调控体系。

    《规划》指出,建立高效、畅通、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可以进一步加强粮食产销区的衔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物流成本占粮价20%-30%

    目前我国粮食从产区到销区的物流成本占粮食销售价格的20-30%,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东北地区的粮食运往南方销区一般需要20-30天,为发达国家同等距离所需时间的2倍以上;由于运输装卸方式落后,每年损失粮食800万吨(160亿斤)左右。

    因此,《规划》提出粮食流通将实现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即“四散化”)的变革,在粮食主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布局散粮物流节点。目前确定的粮食物流节点城市有60多个,内陆和沿海港口地区均有分布。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粮改专家蓝海涛对记者表示,这些物流节点城市的设置与过去有些变化,过去设在粮食主产区的比较多,在主销区的比较少,而一旦遇到粮食紧张,容易出现主产区粮食运不出来的状况。

    根据散粮物流节点分布,《规划》设置了全国六大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分别是东北主产区玉米、大豆和稻谷流出通道,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流出通道,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通道,华东沿海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华南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以及京津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

    同时,国家发改委正在考虑合理调整粮食铁水运输比价关系,鼓励铁、水合理分流运输。并预备采取税收优惠、价格支持等政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散粮集装箱和散粮专用火车运输。

    粮食流通量应超储备量

    中华粮网分析师孟凡军指出,粮食流通量超过储备量,特别是减少储备量,降低储备成本,“正是国家粮食流通改革的方向”。

    根据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研究员李思恒的研究,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从2003年以来已经经历了放开粮食价格、购销、部分主产区总量控制收购、保护价收购粮食、部分地区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试点等阶段。

    而目前的粮食补贴政策,按照一些分析人士的观点,其好处大部分被国有粮食储备和流通企业获得,而农民以及民营流通企业从粮价上涨中获利不多。

    目前,国内对于粮食储备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要多储备粮食,因为国家大,人口多;另一种则认为要少储备粮食,多增加流通量。

    根据《规划》,2010年全国粮食总流通量将增加到2.6亿吨,2015年增加到2.8亿吨。

    此前不久,8月29日通过项目结题验收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关于21世纪初期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未来粮食总储备规模应在1.5亿-1.8亿吨之间。

    两相对比,前述粮食总流通量将超过国家战略确定的粮食总储备量。不过,仍有分析人士认为,1.5亿-1.8亿吨的储备量占到全国粮食产量的30%左右,“太多了”。这位人士表示,“稻谷过了两年就坏了,3年就不能吃,不宜储备太多。”他建议国内储备粮食应该与进出口联系起来统筹考虑。

    根据《规划》预期的粮食流通量,到2010年,全国原粮流通量中散粮流通份额将由现在的15%提高到35%,其中国内跨省流通量(不包括进出口)中散粮流通份额将由现在的20%提高到50%。

    而从2010年到2015年,全国原粮流通量中散粮流通份额达到55%,其中国内跨省流通量中散粮流通份额达到80%。

    由于流通的环节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增加粮食流通的数量,将加快粮食周转速度,降低粮食价格,也减少了国家财政的粮食补贴负担。

    “这是一箭多雕的办法。不过争论不会结束,未来这些数字仍会变化。”有分析人士说。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