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粮油加工业统计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06年,全国报送粮油加工业统计报表的粮油加工企业(以下简称入统企业)11719个,比上年增加601个,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下企业8625个,占73.6%;100-200吨企业1887个,占16.1%;200-400吨企业767个,占6.5%;400-1000吨企业312个,占2.7%;1000吨以上企业128个,占1.1%。在全部入统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252个,占10.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5个,占1.1%;民营企业10342个,占88.2%。
入统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3734.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3730.2亿元,出口交货值39.4亿元,利润总额76.7亿元,年末从业人数4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4%、24.5%、21.2% 、82.5%和8.5%。
按现价工业总产值排序,前10位的省区依次是:山东、江苏、河南、河北、黑龙江、广东、安徽、湖北、江西、福建。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13个省,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山东省达545.5亿元,江苏省达525.8亿元。
(一)大米加工业
2006年,全国入统大米加工企业7548个,年生产能力14778.4万吨,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下企业6143个,占81.4%;100-200吨企业1059个,占14%;200-400吨企业251个,占3.3%;400-1000吨企业77个,占1%;1000吨以上企业18个,占0.2%。在大米加工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848个,占1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4个,占0.3%;民营企业6676个,占88.5%。
入统企业大米总产量3844万吨,其中:特等米1304.6万吨,占33.9%;标准一等米2229.4万吨,占58%;标准二等米239.6万吨,占6.2%。总产量超过100万吨的有江西、湖北、江苏、安徽、黑龙江、湖南、福建、吉林、辽宁、四川、广西、浙江、广东13个省,其中江西省达538.9万吨,湖北省达483.9万吨,江苏省达414.1万吨,安徽省达398.5万吨,黑龙江省达302.4万吨。
入统大米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1078.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065.3亿元,出口交货值10.7亿元,利润总额18.4亿元,年末从业人数15.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6.4%、41.7%、143.2% 、40.5%和11.7%。
(二)小麦粉加工业
2006年,全国入统小麦粉加工企业3159个,年生产能力9473.2万吨,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下企业2014个,占63.8%;100-200吨企业603个,占19.1%;200-400吨企业371个,占11.7%;400-1000吨企业136个,占4.3%;1000吨以上企业35个,占1.1%。在小麦粉加工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96个,占9.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1个,占1%;民营企业2832个,占89.6%。
入统企业小麦粉总产量4345.8万吨,其中:特制一等粉1874.7万吨,占43.1%;特制二等粉1250.6万吨,占28.8%;标准粉456.8万吨,占10.5%;专用粉512万吨,占11.8%。总产量超过100万吨的有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安徽、陕西、湖北、广东、新疆、四川10个省,其中河南省达937.7万吨,山东省达886.7万吨,江苏省达503.5万吨,河北省达420.3万吨,安徽省达326万吨。
入统小麦粉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918.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925.2亿元,出口交货值6.3亿元,利润总额11.5亿元,年末从业人数1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3%、16.1%、10.5% 、17.3%和5.6%。
(三)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2006年,全国入统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1012个,年处理油料能力7177.4万吨,精炼能力2166.2万吨。其中:日处理能力100吨以下企业468个,占46.2%;100-200吨企业225个,占22.2%;200-400吨企业145个,占14.3%;400-1000吨企业99个,占9.8%;1000吨以上企业75个,占7.4%。在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08个,占10.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0个,占6.9%;民营企业834个,占82.4%。
入统企业食用植物油总产量1730.2万吨,其中:大豆油946.8万吨,占54.7%;菜籽油285.3万吨,占16.5%;花生油87.4万吨,占5%;棉籽油57.9万吨,占3.3%。在总产量中,一级油924.2万吨,占53.4%;二级油170.2万吨,占9.8%;三级油98.7万吨,占5.7%;四级油292.7万吨,占16.9%。总产量超过50万吨的有江苏、山东、广东、河北、天津、黑龙江、福建、河南、上海、湖北、浙江、广西、辽宁、四川、新疆15个省,其中江苏省达311.9万吨,山东省达224.5万吨,广东省达164.7万吨,河北省达117.1万吨,天津市达101万吨。
入统食用植物油企业总产值1737.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739.7亿元,出口交货值22.4亿元,利润总额46.8亿元,年末从业人数10.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3.1%、20.2%、0.1%、145%和8.1%。
二、当前粮油加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组织结构和产权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企业活力增强,生产集中度提高。
2006年全国入统粮油加工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减少202个,比重由上年的13.1%下降为10.7%,减少了2.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增加了798个,比重由上年的85.8%上升为88.2%,增加了2.4个百分点,产权结构继续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一批骨干企业通过改制重组,整合提升,进一步向集团化发展;一些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小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行业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从生产能力来看,在2006年入统企业中,日生产能力400吨以上的企业达440个,比上年增加75个,其中1000吨以上的大型企业达128个,比上年增加27个。
从产品产量来看,年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的企业达123个,比上年增加20个。其中:年产量10万吨以上大米企业33个,总产量达785.1万吨,占入统大米企业总产量的20.4%。黑龙江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和江西金佳谷物有限公司产量均达到50万吨以上,分别为58.9万吨和52.8万吨。年产量10万吨以上小麦粉企业60个,总产量达1722.2万吨,占入统小麦粉企业总产量的39.6%。河北五得利面粉有限公司和中粮集团小麦粉产量均达到100万吨以上,分别为180.3万吨和115.6万吨。
年产量10万吨以上食用植物油企业30个,总产量达1079.9万吨,占入统食用植物油企业总产量的62.4%。中粮集团、嘉里粮油集团、益海粮油集团食用植物油产量均达到100万吨以上,分别为205.4万吨、188万吨、152.3万吨。国有油脂企业九三油脂集团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提高了企业竞争力,继2005年在大连和天津建成两个油厂后,2006年又在广西防城港建成一座日处理5000吨大豆的油脂加工厂,使九三油脂公司年加工大豆能力达到了700万吨,2006年食用植物油产量达到66.9万吨。
前10家企业总产量占本行业入统企业总产量的比重分别是:大米10.4%,小麦粉17%,食用植物油44.7%。
(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名牌产品、放心粮油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2006年,粮油产品结构继续向优质和高档方向调整,标准一等米以上的精制米(含特等米)在大米中所占比重达91.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特等粉(包括特一粉和特二粉)在小麦粉中所占比重达到71.9%,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二级油以上的精制油在食用植物油中所占比重达到63.2%,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几年来,通过大力培育、宣传知名企业和品牌,普遍增强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推动了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名牌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优势越来越明显。
被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大米、小麦粉和食用植物油企业产品生产量和经济效益又有大幅度提高。6个名牌大米生产企业的总生产量(不含黑龙江五常市绿风优质米开发有限公司)达199.3万吨,利润总额达0.87亿元,比上年分别提高61.5%和77.2%;13个名牌小麦粉生产企业的总生产量达581.1万吨,利润总额达5.87亿元,比上年分别提高21.9%和148.3%; 10个食用植物油名牌产品的生产量和利润也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仅中粮集团食用植物油产量就达205.4万吨,利润达8.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1%和395.5%。
2006年,商务部开展了“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评价工作。被授予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的大米品牌有北大荒、国宝、东南香、金佳、乐惠、天山雪;小麦粉品牌有五得利、古船、半球、白樱花、苏三零、鹏泰;食用植物油品牌有九三、富虹、海狮、鲁花、爱厨、胡姬花、元宝、金龙鱼。
通过开展“放心粮油工程”,大大增强了粮油企业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产品质量,扩大了市场。2006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各省市粮食行业协会又推出一批放心粮油产品和放心粮店,进一步提高了放心粮油的市场占有率。
(三)粮油加工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2006年,入统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特别是经济效益又有了较大提高。入统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76.7亿元,比上年提高82.5%,其中大米企业实现利润18.4亿元,比上年提高40.2%;小麦粉企业实现利润11.5亿元,比上年提高17.2%;食用植物油企业共实现利润46.8亿元,比上年提高145%。按所有制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0.95&亿元,比上年减少44.3%;民营企业实现利润44.37亿元,比上年提高4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31.4亿元,比上年提高224.3%。
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企业的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入统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为64.3%,比上年降低4.2个百分点。其中:大米加工业平均为61.6%,比上年降低2个百分点;小麦粉加工业平均为59.9%,比上年降低2.7个百分点;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平均为68%,比上年降低5.7个百分点。按所有制划分: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57.6%,比上年降低4.9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平均为80.7%,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平均为70.5%,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
(四)粮油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粮油加工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生产能力利用率低,企业开工不足。2006年大米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平均为37%,小麦粉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平均为64%,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但仍属于较低水平。油脂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现象也很严重,特别是近几年各地新建了不少大型油厂,存在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
2、产品质量及卫生标准制(修)订工作有待加强。目前,大米和小麦粉生产仍在执行1986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已远远不能适应粮油加工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要。而且,按照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过氧化苯甲酰(面粉增白剂)仍在普遍使用,超标问题时有发生,在有些地区还比较严重。
3、粮油加工产业链较短,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发展较慢。虽然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上了一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但总的来看,粮油加工业还处在以初级加工为主的状态,许多粮油资源特别是粮油加工副产品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粮油主食品工业化程度也很低,不能满足市场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指导。
要加强对粮油加工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审核,对新建大型油脂加工厂、大型玉米加工厂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小型米面加工厂要严格审核,建议有关部门在土地使用、银行信贷等方面给予限制,防止盲目投资,以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要加强粮油工业标准化工作,加快制(修)订粮油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尽快取消和禁止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的使用。
(二)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
要积极推动粮油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民加强联系与合作,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保证优质原料来源。鼓励粮油企业特别是大型骨干企业发展粮油主食品工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丰富市场供应,方便人民生活,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经济效益。
(三)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
要加强对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的培育和宣传推广工作。企业要努力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开拓市场,争创名牌。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要以品牌、资金、技术、管理为纽带,整合提升,做大作强,走集团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提高领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粮油企业整合提升、扩大联合的力度,走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大粮食的发展之路。
(四)深入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作。
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是粮食行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销售,增加企业效益,促进行业发展的有效措施。要积极发展城乡放心粮油销售网络,建设规范化的销售网点,推广“两代一换”、连锁经营,扩大放心粮油在城乡市场的占有率,让广大城乡居民放心消费、安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