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内需拉动豆价升至三年高点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8-29  
     因预期市场需求旺盛,加之供应紧张,国内豆类商品价格一段时期以来持续上涨。昨日,国内大连大豆期货上涨46元,至3694元/吨,涨幅1.26%;豆粕期货涨67元,至2863元/吨,涨幅2.40%;豆油期货涨30元,至8070元/吨,涨幅0.37%。并且,大豆和豆粕期货还双双升至2004年5月以来的高点。分析师称,因猪肉价格有利,养殖行业投资增加,饲料用豆粕需求旺盛,并带动相关商品价格上涨。

    我国7月份CPI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1.0%,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1.1%;7月份,食品类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0.6%。其中,粮食价格上涨2.9%,油脂价格下降3.3%,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7.1%,鲜蛋价格下降12.9%,水产品价格上涨2.5%,鲜菜价格下降3.5%。

    中国国际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朱治平表示,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并有从肉禽转移到粮食的趋势。据他分析,肉禽产品价格先行上涨,调动养殖户积极性。市场预期生猪产量将大幅增加,反映到饲料上,即对豆粕强烈看涨。据他介绍,今年上半年国内饲料需求稳步增加,主要是家禽、水产料的增长,而随着最近几月猪肉价格的暴涨,生猪养殖将全面恢复,必然进一步拉动豆粕的需求。

    另一方面,国内豆类产品的供应正不断紧张。根据我国农业部发布的7月大豆市场监测信息,7月份,黑龙江中部和西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旱情加重,对大豆生长造成一定影响。进口大豆也因为国际豆价和海运费高涨而受到影响。另外,海关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略减,1-6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385.3万吨,同比减少1.5%;出口大豆26.9万吨,同比增长29.8%。1-6月我国累计出口豆粕41.9万吨,同比增长2.0倍;进口豆粕2.1万吨,同比减少96.5%。

    不仅中国,全球大豆的供给也逐渐趋紧。据农业部预测,2007/2008年度,全球大豆产量2.22亿吨,比上年度减少5.9%,主要是美国大豆播种面积调减少15.1%,产量减少17.7%。全球大豆消费量2.34亿吨,比上年度增长4.0%。年度期末库存5187万吨,比上年度下降19.2%,全球大豆供给趋紧。

    大豆价格已涨至2004年来的高点,并存在继续上涨的可能。但也有分析师表示,大豆短缺这一利多因素早已经在大豆价格上得到体现,豆价身居高位,在新豆上市的压力下,出现回调也完全可能。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