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指出,针对流动性过剩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控,但是从现在情况来看,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应没有获得显著效果。
他指出,原因之一是因为国内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复杂性,“现实的通缩压力与未来通胀预期增大并存,紧缩货币政策力度减弱且受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抵消。”
刘伟认为,国际收支失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削弱。“中国的进出口增长非常快,加上吸引外资,导致外资流入的量非常大。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外汇账款增长非常快,这样就加大了我国的货币量,形成一个巨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他表示,由于通缩威胁的存在,这个通胀压力没有冲向商品市场,而是冲向了资产市场,形成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价格空前的活跃。
此外,我国的货币政策还存在着双重目标,“既有利率又有货币供给量”。刘伟指出,在中国提高利率是扩张性的政策,因为中央银行是两个目标同时控制,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越提高利率流动性过剩就越严重,越严重就越冲击商品市场,或者表现为股市的活跃。“这两年中国的实际情况恰恰反映了这一点。”
刘伟还认为,内需不足使经济对出口依赖增大,投资需求增长不能完全吸纳储蓄,形成恶性循环。如今年上半年CPI上涨3.2%,6月份同比上涨4.4%,是一个似乎刺目的数据,但可以看出,此一轮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结构性的上涨并推动了整体,而利率却恰恰是用来调控总量的,用调控总量的货币政策手段去调节结构性问题,往往会收到适得其反甚至南辕北辙的效果,结构性的矛盾必须通过结构性的经济政策来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