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短期天气好转难改大豆牛市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7-26  
     近期美国中西部天气状况有所改善,市场由于缺乏潜在的信息支撑且技术面疲软,从而造成获利基金多头的技术性抛盘,本月16日和17日两天,CBOT大豆期货价格下跌近10%。难道一场轰轰烈烈的牛市就此终结了吗?笔者认为,虽然大豆在近期缺乏足够的动能,但是从长远来看,支持大豆继续保持强劲牛市的因素还是很多的。

    首先,此次CBOT大豆期货价格大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天气好转外,还有就是CBOT提高大豆交易保证金,给前期的基金多头带来沉重的资金压力,不利于维持基本的现状,从而引发了技术性抛盘。在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任何一次技术面的动作并不足以改变整个市场的大方向。

    其次,美国是大豆的最大主产国之一,而今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去年大幅下降15%已经成为事实。影响未来一段时间CBOT市场价格走势的关键是美国大豆单产。天气的好转有利于大豆作物的增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供给上的缺口,但是却无法改变大豆总体减产的局势。从全球范围来看,今年全球大豆将在2006/07年度2.3653亿吨的基础上减产5.2%左右;另有有关研究机构指出,2007/08年度全球大豆大约维持在2.3740亿吨的消费量,也就是说,2007/08年度全球大豆年末库存将比2006/07年度下降1305万吨,其中2006/07年度库存数据为7025万吨。虽然南美洲的一些地区的大豆产量比预期要高,但是,相对于全球的供给来说,它的影响还不足以颠覆整个市场供给偏紧的格局。

    第三,从国内市场来看,今年我国大豆主产区一直是旱情不断,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严重旱情。农作物的受害面积进一步扩大,初步测算大概占总播种面积的30%左右,这将对我国大豆的供给产生一定影响。而中国是世界大豆的主要进口国之一,从国家海关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今年1-6月份的进口总数为1385.6万吨,同比减少1.36%,其中6月份只进口252万吨,同期水平为367万吨,但是7、8月份正是我国进口的高峰时期,因此后市进口的增长依然是可预期的。此外,进入下半年,养殖业会逐步复苏,饲料需求的增长将极大的带动豆类的消费,有利于豆类品种走强。另外要注意的是,当前的食用油价格连续上涨至近年来新高,豆油及食用油零售市场也涨声不断。食用油价格高企进一步刺激了加工企业,从而使得他们开足马力大力生产,进一步扩大了大豆的需求。还有就是,今年农产品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主要化肥品种继续维持在高位,其他的农用物资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维持大豆的高价格。

    从总体上来看,在短时间内,国际和国内大豆市场所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不一样的。国际方面,近期大豆价格因为天气好转而下挫,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8月份,天气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影响大豆期货价格的关键因素;国内方面,由于前期积累了大量的豆粕,因此目前市场上的存货很多,而全国猪蓝耳病疫情形势仍较为严峻,预计短时间内饲料工业难以恢复,由此造成的销售不畅增加了大豆加工企业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豆的需求,这也是造成6月大豆进口减少的重要因素,此外6月份过高的CPI指数也增加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以上种种迹象表明,短期内国际、国内大豆继续面临震荡格局,但是,从历年的情况来看,天气的炒作还没有结束,后期期价仍有走高的可能。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