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盘“天气市”炒作 国内厂商有可乘之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7-26
     美国天气阴晴不定,基金多空搏异不断

    进入7月中旬以来,CBOT市场市场忽涨忽跌,行情随着美中西部大豆主产区天气变化而波动频繁。截止7月13日,由于天气预报周末和下周将持续炎热干燥天气,将令地表湿度迅速下降,不利于大豆开花生长,CBOT大豆连续第五天刷新合约高点,最终收于日内高位,各合约涨幅在7-8美分之间。8月豆油合约收盘37.50美分/磅,较前一天上涨0.58美分;8月豆粕合约收盘226.60美元/短吨,上涨4.40美元。7月16日,因美产区天气改善前景、投机商削减风险升水,CBOT大豆期货市场承接了隔夜电子盘弱势,期价继续大幅下挫,最终各合约收于50美分跌停板水平。8月豆油合约收盘37.23美分/磅,较上周五下跌0.74美分;8月豆粕合约收盘235.70美元/短吨,下跌19.90美元。17日受短期良好天气的压制,大豆、豆油、豆粕各合约继续大幅下挫。18-19日,天气预报周四之后作物带将恢复干旱天气,7月29日之前美国中部地区潜在降雨机会不多,同时气温也将攀升到正常至高于正常水平。CBOT大豆期货市场摆脱早期疲弱整理走势,期价于尾市出现明显拉升,最终各合约以上涨20-23美分收盘。8月豆油合约收盘37.63美分/磅,上涨0.71美分;8月豆粕合约收盘227.50美元/短吨,上涨5.30美元。但20日,气象预报显示,一个上层天气系统有望在下周移入美国中西部作物带中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届时这些地区更易于出现季节性凉爽降雨天气,出现炎热天气的可能性很小。CBOT大豆期货市场回吐早期涨幅,期价在双边震荡活动中最终收低。大豆各合约下跌5 1/4- 6 3/4美分,8月豆油合约收盘37.49美分/磅,较前一天下跌0.14美分;8月豆粕合约收盘225.20美元/短吨,下跌2.30美元。CBOT入市各基金和投机商不失时机积极做市,多空转换激烈,继续大玩“天气市”游戏,以致于引起国内外油脂油料期现市场都波动不已,涨跌行情让似乎让国内厂商难以掌握。

    大连市场虽有独立,但终将跟从于外盘

    自今年五月中旬开始,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大豆类产品期货与CBOT(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呈现出了分化的走势,内盘明显弱于外盘。DCE虽然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但也有国内自身的基本面原因。从CBOT与DCE市场出现背离的历史资料看,CBOT上下波动幅度大、频率快,具有非常明显的追涨杀跌的特征,而DCE则表现地相对比较平缓。这种差别主要是来自于CBOT商品市场大的背景和基金操作的特点。DCE的大豆期货持仓规模比CBOT小的多,还不到其十分之一(换算成统一单位计算)。在CBOT的大豆持仓中,基金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基金持仓占总持仓的比例已经达到40%左右,而且绝对数量也超过了20万手,其持仓的动向始终对价格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天气就直接成为决定市场走势的风向标。而内盘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基金兴风作浪,使外盘信息的传导相对滞后。不过,根据有关统计结果显示,两个市场的价格系数相关性达到0.83,DCE和CBOT的长期走势绝大部分可以重合,外盘走势依然是国内期货投机或套保者入市的参考,在此次CBOT“天气市”下所创造的“高点”或“低点”则是套利良机到来的征兆。

    国内市场缺乏支撑,相关厂商应把握机遇

    7-8月份,是国内食用油消费淡季,豆油、菜油、棉油等油脂需求疲软,不利于行情的上涨,油厂期待需求增长提价的机率非常低。棕榈油虽然处于勾兑旺季,国内需求增长较快,但7月份之后正是马来西亚、印尼棕榈油高产期,全球棕榈油供需缓和,价格上涨空间也比较有限。受今年猪高热病等疫情高发的影响,国内整体粕产品需求疲软,一些养殖户甚至趁猪价较高,提前将生猪出栏,加剧存栏量不足的现状,使饲料需求明显减少。目前国内又进入主汛期,由于持续强降雨,国内部分地区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陕西、河南、江西、广西、广东及淮河流域安徽、江苏以及山东等地区遭遇暴雨洪灾,水产养殖业受重挫,启动延缓,也打击了国内粕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因此,近期国内粕产品上涨不断受阻,油厂提价困难。而7-8月份,外盘积极的“天气市”炒作,将行情不断推至新的高峰,马来西亚棕榈油期市、加拿大油菜籽期市以及大连大豆期市相继要跟盘上涨,也给对外依赖性较强的国内油脂油料提价带来机遇,各地销售厂家可逢高出货。

    国内天气影响相对比较有限,利用价值不大

    今年6月份以来,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减少,致使三江平原东北部的粮食主产区出现严重旱情。目前,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地受旱面积达到1700万亩,重旱面积超过800万亩,部分玉米和大豆出现死苗。据气象部门分析,三江平原东北部今年6月份降水量比去年同期少60%-92%,7月份至今降水量比去年同期少75%-100%。但目前国内大豆货源相对较少,收购不能形成批量,油厂收购和市场收购均比较清淡,干旱对国内大豆的定价影响极为有限。今年国内大豆面积已经大幅下降,又逢干旱,预计大豆产量将降到1500万吨左右,而市场预计2007/08年度中国大豆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4800万吨,如此对国外大豆依赖将更强,预计进口大豆将达3300-3400万吨。因此,国内天气干旱,不足以提振国内油脂油料市场行情,利用价值不大。

    外盘投资者也紧盯国内市场,国内商家也有利用价值

    之前,人们往往谈论的是外盘对内盘的影响,甚至决定国内油脂油料行情的涨跌命运,其实,国内市场也有影响外盘行情的一面。我国是全球主要的棕榈油、油菜籽产品等油脂油料进口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豆油进口国,我国对于油脂油料产品的消耗和需求直接影响全球油脂油料供需关系,也决定CBOT等外盘趋势,因此,外盘投资者入市动向也紧盯国内市场。此次,外盘投机者利用“天气市”上打下压,无非就是诱空或透多,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买家入市采购,以便获利。反过来,国内商家也可以佯装或直接发布采购消息,以提价促销行为带动国外市场,创造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