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美豆起程 欲闯1000美分大关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7-16  
     上周有天气预报称,7月下旬美国大豆主产区中西部地区将可能出现炎热干燥天气模式,此消息再次激发了基金多头的信心,市场价格被一路推升。自6月29日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了季度面积预估报告之后,美豆即高开高走,踏上了闯关1000美分的征程,而天气预报的消息则加强了这一闯关的进程,过去三年来市场所遥不可及的1000美分已若隐若现地出现在投资者的视野里了。

    从USDA公布的大豆生长进程表可以看到,截止到7月8日,全美18个州大豆生长优良率和差劣率分别为65%和9%,相比之下,2006/2007和2005/2006两个年度同期大豆生长的优良率和差劣率分别为58%、12%以及54%、16%,可以说今年美国新季大豆的生长状况比前两个年度同期大豆的生长状况都要好,而前两个年度美国大豆的单产却处于历史上最高水平,分别为42.7蒲式耳/英亩和43蒲式耳/英亩。

    如此之好的大豆生长状况又何以会令市场价格不跌反涨,而且涨势还很强劲呢?

    首先是今年美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出现了大幅度的缩减,继前期季度报告预估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之后,6月29日USDA再次把今年新季大豆的种植面积调减到6410万英亩,较上年度下降15%,收获面积也仅为6330万英亩,种植面积和收获面积均为1995年以来最低。从USDA7月份提供的预测数据上看,今年美国新季大豆平均单产为41.5蒲式耳/英亩,总产量是26.25亿蒲式耳,这一产量较上年度31.88亿蒲式耳减少了5.63亿蒲式耳,减少幅度达17.7%。以总使用量29.85亿蒲式耳(含压榨量和出口量)、期初库存6亿蒲式耳为计,供需相抵,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的期末库存量是2.45亿蒲式耳,库存消费比为8.21%(2.45/29.85)。

    从过去几年来美国大豆库存结构上看,当库存与消费量之比在10%之上时,市场供给充欲、价格疲弱,而当期末库存与总需求量之比低于10%时,市场供给就会出现紧张,其中库存与需求比在5-10%之间时,供给处于紧平衡状态,市场价格位于中枢区域位置,大约在800美分/蒲式耳左右的水平。而当库存与需求比低于5%时,市场供给就会明显出现紧缺状况,社会需求将会被迫调减,市场价格大幅上涨,2003/2004年度,当美国大豆的期末库存量降到1.12亿蒲式耳,库存与需求比率降低到4.43%(库存112/总需求2526)的时候,CBOT豆价一度被推至1064美分(7月合约)。由此可以看出,8.21%的库存消费比是市场供给处于紧平衡偏中性的状态,与此供给状态相对应的市场价格大致应处于800-850美分附近。显然,这样的供给平衡关系并不足于支持目前强劲的市场价格,7月份的预测报告只能说明过去,而当前大豆良好的生长状况也不能说明未来,期货市场的预期性正是市场未来“可能状况”的反映。

    上周末,美国气象机构DTN称,一个大型高气脊将在7月19日至23日期间控制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此一地区包括了美国大豆生产区最大的两个州爱荷华州和伊利诺斯州的大部分,这将使得该地区炎热干燥的天气出现加重的可能,而且这种高温天气还有可能向南扩大到密西西比及三角洲地区。

    按照往年惯例,美国中西部地区大豆生长在8月份进入对其单产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结荚灌浆期,但是今年这一阶段可能将会提前。由USDA提供的大豆作物开花率周报看,截止到7月8日,大豆生产第一大州爱荷华州大豆作物的开花率是52%,这高于去年同期的47%,远高于五年平均的39%,大豆生产第二大州伊利诺斯州大豆作物的开花率是51%,这一进度大大高于去年同期的33%和五年平均的31%,全美18个州大豆作物的平均开花率是40%,去年同期为36%,五年平均为28%。大豆开花率进度的提高预示着大豆生长成熟期的提前,这也预示着7月份的后期,天气现象的变化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将会比往年更大。

    过年五年来,美国大豆的单产总体上经过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最低的是2003年的33.9蒲式耳/英亩,最高的是2005年的43蒲式耳/英亩,五年平均单产量为39.96蒲式耳/英亩。这里暂且不以“干旱”或者“较为干旱”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大豆单产,这里仅以“中性”的天气现象来预估大豆的产量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如果天气现象总体呈现“中性”状况,以过去五年平均单产为计,则今年新季大豆的总产量为25.2947亿蒲式耳(6330×39.96),期末库存量为1.4447亿蒲式耳(产量25.2947+期初库存量6-总需求量29.85=1.4447亿蒲式耳),库存消费比为4.84%(1.4447/29.85)。这一库存消费比与2003/0004年度美国大豆被推高至1064美分/蒲式耳的库存消费比4.43%水平相比相差无几,更不要说天气出现“干旱”或“较为干旱”的情况了,可以说,今年美国新季大豆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已经令大豆产量没有多少回旋空间了,天气现象的任何一次变化都将会令投资者产生恐慌,这也正是CBOT大豆基金在市场上提前构筑天气升水的主要原因。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后期天气现象的变化未必就一定会朝着炎热干燥的气象发展,毕竟目前美国大豆生长的优良率和开花率均处于近五年来的最好时期,假如后期天气现象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那么产量将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如果今年新季大豆的单产再次持平于2005年所创出的历史最高单产水平的话,则大豆的总产量为27.219亿蒲式耳(6330×43),期末库存量为3.369亿蒲式耳(产量25.2947+期初库存量6-总需求量29.85=1.4447亿蒲式耳),库存消费比为11.27%(3.369/29.85)。这样的库存状况已经属于较为充欲的库存了,市场将会回吐此前为天气构筑的价格升水,市场将会再显疲态(当然笔者这里仅为静态分析,如果产量果真增加,那么美国大豆的出口量也会增加,库存数据则相应调减,这里不再赘述),这“有可能”会成为市场多头闯关进程中的羁绊,投资者在看多的同时也应保持一份理性。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