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大豆上涨行情已近尾声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7-16  
     一、决定性因素:美国大豆2007/2008年度供需状况

    1.供需平衡表与当前价格

    上周五,USDA公布了最新的月度供需报告,根据该报告数据和不同的单产预估,我们得出如下美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按照USDA目前的预估面积(6月底面积报告)和单产(趋势单产41.5蒲式耳/英亩),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库存从前一年的1634万吨降低至666.5万吨(上表中的2.45亿蒲式耳),库存使用比从19.73%降至8.21%。2007/2008年度的美国大豆供需情况和2004/2005年度(当年库存696万吨,库存使用比8.56%)持平,处于历史中下水平。

    如果单产为40蒲式耳/英亩,仍然沿用USDA7月报告中的需求数据,则库存变为411万吨(上表中的1.51亿蒲式耳),库存使用比5.06%。最近30年里与此种状况相似的年份只有1996/1997、2003/2004两次。1996/1997年度库存399万吨,库存使用比5.44%,连续合约于1997年5月6日出现当时牛市最高点903.5美分;2003/2004年度库存306万吨,库存使用比4.45%),连续合约于2004年4月6日出现当时牛市最高点1064美分。

    上周五(7月3日)CBOT大豆连续合约最高价922.5美分,价格大致反映了大豆单产40蒲式耳/英亩情况下的美国大豆供需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如果美国大豆单产达到43蒲式耳/英亩,则意味着供需情况处于历史中等水平;而38.5蒲式耳/英亩的单产将造成美国大豆供需异常紧张,需要大量减少需求来实现平衡。

    2.供给:天气、单产——最大的不确定性

    7月下旬至8月份的天气对美国大豆单产至关重要,而单产将决定美国大豆供需平衡表的性质。目前天气预报普遍认为,7月份美国大豆主产区(特别是主产区西部)将维持高温干旱,而对8月份天气则无明确看法。虽然目前大豆产区土壤湿度基本正常,大豆作物目前生长状态良好,但连续两周以上无雨将造成单产大幅度降低。天气的不确定性将增加大豆价格的风险升水。

    从Informa公司的大豆生长状况指数图上看,过去两年,美国大豆优良率在8月初以前基本呈现下滑态势。上周一数据显示美国大豆优良率下滑,干旱的持续将令优良率在本周继续降低,但预计仍然会好于过去两年。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天气及其决定的大豆作物优良率是否会在8月份开始好转,这有待继续观察。

    3.需求:USDA高估了美国大豆总需求

    有两大理由可以充分认定USDA高估了美国大豆总需求:高昂的价格将抑制大豆需求,而南美充裕的供给又将保障进口国的必要需求。USDA7月报告把美国大豆总需求在6月份报告的基础上调低了5400万蒲式耳(相当于147万吨),比2006/2007年度创记录的8277万吨总需求低154万吨。如果价格持续维持在900美分以上甚至涨至1000美分,我们认为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实际总需求将不会超过8000万吨,甚至有可能与2005/2006年度的7819万吨相持平。

    其一,高价格限制需求。历史上任何一次价格大幅上涨都会造成美国大豆总需求(压榨、出口及其他用途之和)减少(见下表),最近也最明显的是2003/2004年度的暴涨使该年总需求减少了722.4万吨。而USDA仅预计2007/2008年度总需求仅减少154万吨显然过于低估了远超过900美分以上价格对需求的抑制作用。而随着价格的进一步走高,这种抑制作用将更加明显。

    其二,南美大豆供应充裕。2006/2007年度南美产量创记录,巴西产量5900万吨、阿根廷产量4147万吨,两国库存总和达到了4147万吨。每年9—12月份,巴西农民为新作物种植筹集资金,将不得不大举售货;加上今年库存庞大,价格较好,农民售货压力和积极性也更大。南美出口步伐的加快将挤占部分美国大豆出口份额。

    二、潜在供给扩张:种植面积扩张动力可能已经形成

    1.2007/2008年度巴西农民将大面积扩种大豆

    每年的10—12月份是巴西农民种植大豆的时间,从目前开始他们就已经在为今年底的大豆种植进行准备了,9月份就要大致确定种植意向。巴西大豆收获季节在次年2月下旬—5月上旬,CBOT5月大豆合约是巴西的理想套保合约,因此可用来衡量农民的收益情况。我们假设目前价格合理,并且到9月底之前大豆维持目前价格水平,则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去年9月底与当前价格水平下的巴西农民种植大豆收益情况来大致对今年巴西大豆种植面积有一个初步估计。

    今年大豆价格高涨令2006/2007年度巴西豆农收益颇丰,这将刺激巴西农民稳定并扩大明年的大豆种植面积。经过币值调整后的巴西大豆价格目前为1808.62雷亚尔/蒲式耳,明显高于过去3年水平,比去年上涨了42.7%。

    尽管以原油价格间接代表的种植成本不断提升,但今明两年年巴西豆农收益明显改观是不争的事实。市场所讨论的巴西货币升值蚕食巴西农民收益的观点在目前大豆价格下已经不再成为限制巴西农民扩种大豆的理由,连续几年收益不理想的豆农将在2007/2008年度有充分的积极性种植大豆。高价格刺激种植面积扩大的威力已经在今年美国玉米播种上有了显著的体现,我们认为巴西农民将充分把握这一机会。

    我们预计巴西2007/2008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将增长到2004/2005年度的种植面积峰值,即收获面积达到2280万公顷,增幅10.2%。按照2.84吨/公顷计算,比USDA预测的产量高出369万吨。这里并没有考虑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等国家可能的产量变动,可以准确预期的是这些国家并不会在2007/2008年度减少大豆种植面积。但鉴于巴西大豆种植区的土地开垦成本、交通运输状况和农民财务状况等因素,期望短期内大豆面积暴发性增长将不可能发生。

    USDA预计2007/2008年度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为2150万公顷,增幅3.9%。如果能维持5月大豆合约目前的价格,则美国农业部对巴西大豆种植面积的预估显然过于保守。这种保守程度就好比USDA在今年3月初和3月底对玉米面积增加预估的保守案例一样。

    当然,目前价格并不能代表9月底的大豆价格,巴西农民将根据播种前价格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决定种植面积。但是,如果巴西农民能够运用套期保值的话,实现上述预测面积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2.2008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将稳中有增

    在美国,大豆玉米生长在同一地区,大豆玉米比价关系到农民把种植面积在大豆和玉米之间的分配。一般认为,大豆玉米比价在2.2—2.5之间时,大豆玉米种植面积变动并无明显规律;当比价高于2.5时,农民倾向于把部分玉米面积转种大豆;而当比价低于2.2时,农民倾向于把部分大豆面积转种玉米。种植成本的变化、大豆的绝对价格水平、以及南美大豆种植情况也影响到大豆种植面积的波动,这些因素可以在2004—2006年间的大豆种植面积变化中看出。

    今年的大豆玉米合约比价已经达到了2.57,而同期明年的合约比价为2.32。这一比价关系有助于稳定大豆种植面积,而今年大豆玉米面积巨幅转换造成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供需形势的显著变化以及大豆的高价格也将对明年大豆种植面积的稳定和增加有所裨益。

    农产品集体高涨将有力刺激美国农民千方百计增加总体耕种面积,这已经在今年得到了体现(2006/2007年度美国作物总面积比上年增加了244万英亩)。目前可以十分确切地认为,2008/2009年度美国作物面积将继续增加。美国政府是否释放部分休耕土地也是需求关注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都对稳定明年大豆面积有帮助。

    Informa公司预计2008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7000万英亩,比今年增长590万英亩。即使在面积增长的情况下,该公司预计2008/2009年度美国大豆供需状况仍要比2007/2008年度更加紧张。

    三、潜在需求紧缩:全球需求扩张动能可能减弱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比较了美国大豆年度总需求减少与高价格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全球大豆年度总需求缩减与异常高价之间的对应关系更为紧密直观。

    1965年以来数据反映了一个巧妙的关系:大豆连续合约价格一共有8次上破900美分,全球大豆需求一共出现8次需求减少,而这两者的年度可以基本对应。唯一稍有例外的是,1988/1989年度的需求缩减时最高价出现在1988年6月,1995/1996年需求削减时最高价出现在1997年5月(1996年7月到过次高点)。但这两者并不妨碍我们得出如下结论:CBOT大豆连续月份合约价格超过900美分一般都对应着对当年度需求少于上年度需求,即大豆需求紧缩。

    今年大豆连续合约价格已经超过900美分(7月13日,913美分),已经可以确定2006/2007年度全球大豆需求高于上年度,那么2007/2008年度全球大豆需求是否会低于2006/2007年度呢?

    近10年来,由于中国大豆需求的突飞猛进,全球大豆总需求维持高速增长态势,从1996/1997年度的1.34亿吨增至2006/2007年度的2.25亿吨,增幅68.11%,年均增长9125万吨,年均增幅5.39%。根据USDA数据,2003/2004年以来的3个年度全球大豆总需求连续扩张1559.1万吨、1017.7万吨和1016.3万吨。USDA同时预计2007/2008年度全球大豆总需求继续增长896.5万吨,增幅3.98%。

    全球大豆总需求增长态势并未见衰减迹象,但在连续数年高增长之后又遇到当前的大豆高价格,2007/2008年度总需求是否还能维持高速增长值得怀疑。现在无法给出一个对需求的总体预估情况,但我们认为2007/2008年度全球大豆总需求将远比USDA预计的要小。

    四、基本面结论

    上面对影响大豆中期行情的各个关键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概括起来为:目前市场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反映了美国大豆单产40蒲式耳/英亩的供需情况,短期行情的关键因素在于美国天气情况;目前的高价格即将产生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作用,最终2007/2008年度的供需状况将比USDA7月报告预计的要好。

    这里根据USDA数据得出的2007/2008年度美国和全球大豆库存状况和2003/2004年度再度做一下比较,很显然2007/2008年度不管是美国还是全球的大豆供需情况都要好于2003/2004年度。

    近期美国大豆主产区天气情况成为推动行情走势的唯一因素,短期市场还有望借助炎热干旱天气继续上攻,但我们认为本轮上涨行情正在逐步接近尾声,大豆连续合约价格将无法穿越1000美分。天气炒作之后,市场有望针对2006年9月以来上涨行情进行中级修正。美国农民售货腾库和基金多单平仓也将是行情的助推剂。

    另外,实现上面提到的刺激南美和美国增加大豆种植面积以及抑制需求都需要高价格来实现,这也决定了大豆价格仍将维持相对高位。

    五、技术分析

    1.2006年9月份以来的上涨行情

    本轮行情从2006年9月12日低点526.5开始,走出了典型的5浪上涨行情,目前正处于第五浪上涨阶段,截止到目前上涨形态良好。第1浪和第3浪高点所形成的压力线(红线)将成为第5浪上涨的目标和阻力所在。

    5浪走完以后回调目标位和最明显的支撑位在791—792,6月下旬的回落已经检验了该支撑位的有效性。牛市环境中的c浪回调最终不应该跌破第4浪的低点即709.25。

    上周,CBOT大豆价格连创新高,但持仓量并未能超越6月中旬高点的持仓量,交易量也未超越6月下旬下跌过程的交易量。良好的涨势需要持仓量和交易量的放大,特别是需要持仓量超越前期高点。这需要引起我们警惕。

    5年的季节性走势(黑线)显示大豆价格进入季节性跌势。

    CBOT大豆连续合约日线图

    2.1999年低点以来的走势

    1999年7月—2004年4月,CBOT大豆走出了大范围的5浪上涨行情,涨幅662.5美分;随后至2005年2月,3浪回调至565.5美分。目前市场正处于开始于2005年2月以来上涨行情的第3浪,2005年2月—2005年6月上涨253.75美分,2006年9月低点为526.5,则目标位分别为526.5+253.75×1.618=937,526.5+253.75×1.667=949,526.5+253.75×1.809=985.5,526.5+253.75×2=1034。

    4浪回撤目标位将要视3浪上涨高度而定,理论上4浪回调不能跌破1浪高点752.25,该一点位构成的支撑将异常强劲。(下图中的较长线表示752.25,而另外两条较短的支撑线则对应上面日线图分析中所对应的两条支撑线。)

    CBOT大豆连续合约周线图

    至于将来的第5浪上涨,我们这里暂不作分析。

    我们在1999年以来所有重要低点划上竖线,会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规律:除了1999年7月—2002年1月熊牛转换阶段花费了30个月外,2002年1月—2003年8月、2003年8月—2005年2月、2005年2月—2006年9月三波完整的行情走势具有19个月的周期特征(略有偏差)。如果我们认为2006年9月以来的走势也将经历19个月的周期,那么低点将出现在2007年4月。根据牛市中的高点右偏原则,上涨行情应该超过19/2=9.5个月。而从2006年9月至今上涨时间刚好10个月,因此,从时间上判断本轮上涨行情也正在接近尾声。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