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美农业部本次报告预计美新豆结转库存为2.45亿蒲(约667万吨,仅满足美国一个月的大豆需求),该数据较上月报告下降7500万蒲,高于市场预测的2.21亿蒲平均值(预测区间为1.76-2.7亿蒲);
此次报告就07/08年度的种植面积的预测与6月底美国农业部公布的种植面积预测相同,6410万英亩,单产预期不变,保持较低的单产预测——41.5蒲//英亩。如图所示,如果根据趋势单产,07/08年度的单产至少在42.5左右,这说明美国农业部利用单产来调节最终的产量,同时对后期的天气有一定的保留,更留给市场更大的想象空间。
就usda全球大豆预测数据而言,与6月份的数据相比较,美国农业部调高了阿根廷的期初库存和出口量,分别由原来的2206万吨和860万吨调高至2293万吨和102万吨, 但是对巴西的各项数据没有进行调整。
本月,usda没有对中国的数据做任何的调整。与市场预测来看,这份报告对于豆类略微偏空,但是,对于供求关系来说,这份报告奠定了供需更为紧张的画面,为豆类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提供了故事的素材。
usda7月的月度报告的公布,正好处在cbot大豆挑战2004年的8月合约10.24美元/蒲式耳的3年高点,如果天气配合,基金做多意愿强烈,导致此次突破成功,下一个目标价将会是1988年的20年高点的11美元。而美豆油也已经站在36美分之上超过20天了,目标直逼40美分。
对于中国的状况更为复杂,7月份,从基本面上来看,进口大豆的库存数量的确不少,港口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300万吨,而7月份到港的豆油数量也超过25万吨,进口棕榈油数量超过45万吨。此刻,国内豆粕的库存压力尤为显著,低迷的饲料需求更加剧了豆粕库存的负担,油厂正在想尽办法库存豆粕,甚至不惜损失运费及仓储费用,将货物直接运往销区堆存已备销售;同样,这种状况也作用在了国内玉米上,库存玉米在东北已经是随处可见,贸易商们正在利用一切可能的工具将东北玉米外运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美豆、豆油价格节节高攀,不得不使国内的豆类价格因为供应价格的提高而上涨,反映在国内的豆类产品上来说就是一种豆油不断走强,豆粕高价难销,不得不维持原价销售,导致国内油粕比严重失衡。
作为投资者,我们依然保持这种——豆粕未登场、豆油未卸妆——中期油强粕弱的走势预期,在美豆没有在期货上完成做头的动作,国内豆粕没有真正因为需求转暖而产生价格上涨的动因之前,这种思路保持不变。另一方面,我们预期,cbot这波行情很有可能就在7/8月份走完,接下来可能是回到8美元左右的位置,这种预期与美豆价格快速上涨,触及高点快速下跌的特点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