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个月广东大豆进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供需矛盾加速进口。由于玉米价格上涨效应激发了农民种植玉米的意愿,大豆被改种预期增强,2006/2007年度仅东北地区大豆播种面积就下降了400万亩左右,其中黑龙江至少减少10%以上,预计今年国内大豆产量将比上年减少。而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对大豆的需求增长迅速,在国内大豆产量持续低迷的情况下,2006年国内供需缺口达到了2500万吨以上,今年这一缺口将继续扩大,进口大豆成为缓解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
二、进口大豆优势明显。近年来世界部分大豆主产国产量大幅度增加,并对大豆产业采取扶持政策。例如美国采用转基因技术和大规模、机械化、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其大豆的含油率高,还对豆农给予高额的补贴。相比之下,虽然目前我国大豆年产量位列世界第4,但缺乏高油优质专用大豆品种,且栽培技术体系不健全,大豆竞争力不强。此外,企业在采购国产大豆时需要提前付款,占用资金量比较大,而进口大豆则可利用国际信用证支付方式采购,信誉优良的企业甚至不需要信用证就可以直接购买,减少了对企业的资金占用。
三、压榨能力扩张。由于国内对植物油的需求快速增长,拉动国内大豆压榨量不断增加,也带动了国外大豆压榨产业向我国转移,部分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被外资企业并购,大幅提高了我国的大豆压榨能力。目前国内60多家主要的大豆加工企业中大部分都有外资持股,而外资持股后更倾向于采购价格较低的进口大豆。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放开和国内大豆保护价收购的取消,进口大豆来势凶猛,虽然暂时缓解了国内市场上的供需矛盾,但大量进口也严重挤压了国产大豆的市场份额,导致国产大豆成为备用品,销售价格持续走低,农民卖豆难现象突出。值得关注的是,国际4大粮商垄断了我国进口大豆80%的货源,而且低成本扩张态势明显,不仅严重冲击国内大豆产业,甚至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因此建议:一是积极发挥国内大豆行业协会的作用,有节奏地控制进口大豆的数量,并联合企业统一对外采购,争取定价权;二是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广优良品种,改变目前国内大都混种混收的局面,提高国产大豆竞争力;三是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对大豆产业采取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同时稳定收购价格,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