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盘期货摇摆不定,贸易商套现出货未减
近期,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行情摇摆不定,市场行情走势经历先抑后扬,21日盘中11月大豆期货破破了20日移动均线,进入本周外盘行情有所好转,截止29日,CBOT大豆期货收盘上涨25美分到40.25美分不等,7月大豆收高40.25美分,报850美分/蒲式耳;9月大豆收高39.5美分,报865.5美分/蒲式耳;11月大豆收高39.5美分,报881.75美分。7月豆油收高1.06美分,报每磅36.63美分。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美国政府出人意料的调低了今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数据。但据气象机构预测,未来的两周里还将迎来充沛降雨,这对于市场而无疑是利空消息,贸易商并未因盘面价格上涨而减弱套现出货的力度,对油厂销售带来相应压力,促使各地豆油销价继续整体滑落。
进口市场喜忧掺半,行情缺乏方向指引
按美盘相关期价折算,今年7月船期的进口大豆到港完税成本达到3360-3460元/吨,高于6月份3250元/吨的采购价格,这对油厂定价下游产品具有预期的心理支撑。不过,同船期进口南美毛豆油的到港成本在7800-7850元/吨,与目前港口分销价格比较,贸易商仍处于盈利销售阶段,这也是为何大豆外盘价格再度上涨,而贸易商套现热情不减的根本性原因,对国内豆油市场根是带来短期利空指引。
禽禽养殖恢复周期延长,油价继续下跌可行情较弱
近期,外盘大豆市场行情的走势扑朔迷离,使得国内油厂继续看涨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中小厂商纷纷跟风抛售,对豆油等食用油价格形成趋跌打压。今年头5个月里,我国进大豆数量再创历史同期新高,这意味着油厂不仅要面临原料到港的库存压力,也要面临资金回笼的周转压力。目前,国内豆粕(43%蛋白含量)出厂均价格已经下跌至2330元/吨,创下近一个月以来的新低。由于受疫情影响,今年我国畜禽养殖业的恢复周期可能延长,这对饲料原料销售形成阻碍,在豆粕市场行情尚未步入上升轨道之前,油厂继续下调油价销售可行情不大。
综合分析,目前国内豆油市场看多人气明显匮乏,虽然外盘价格出现上涨,但依然缺乏有效的方向指引,而国内市场的多方基础尚不牢固,使得油厂的恐慌性抛货现象增多,价格一跌再跌。但可以看出,目前国内豆油市场行情已经连续两周下跌,而国内食用油整行情仍处历史高位,油厂的大面积停工、豆粕价格走势平平,对于后期国内豆油市场行情下跌趋势将起到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