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大豆演义”:全新的经营视角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6-25  

     曾经,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豆出口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豆主要是作为一种油料作物,经营大豆加工企业,原料购买、加工制造、市场销售成为三大要素。而今大豆已经演变为一个复杂的产业群,经营要素要远远超过我们过去的理解。

 

    1.原料供求

    近40年来,全球大豆产量处于稳步增长态势,从不足5000万吨到目前的约2.2亿吨,而且从趋势来看,后期仍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但是,通过对大豆主要生产国的生产情况分析,我们发现全球第一大大豆生产国——美国大豆的产量虽有所增长,而增长趋势逐步减缓,近几年基本稳定在7000万-8000万吨。中国的大豆总产量仅相当于美国产量的20%左右,产量变动最多就是100万吨左右,不足以改变全球大豆供求格局,对全球大豆价格的影响力度有限。中国大豆的种植情况基本上和美国差不多,由于国内可耕地资源不足,大豆种植面积进一步增长的可能性很小。大豆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单产的增加,而单产的增加除了科技进步的因素外主要依靠投入成本的增加。从北半球整体来看,大豆产量大幅增长的潜力都不大。因而造成全球大豆产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应归结到南美的大豆种植上。从南美情况来看,当前南美国家的大豆种植面积已超过4000万公顷,年产量超过1亿吨。在全球8大大豆生产国中,南美占据了4个,南美大豆产量约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45%。美国与南美最终产量与预估值之间几百万吨的悬殊有可能改变全球大豆供应格局,进而影响大豆价格。

    2.期货贸易

    关注期货价格走势,要求我们对大豆播种面积、生长的各项指标,如前期出苗率、优良率以及大豆生长后期开花和结荚率都有整体的了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出前瞻性的判断。2006年1月9日,豆油期货正式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豆油期货,使得大豆产品都有了相关的期货品种,今后无论大豆生产商还是消费商都能够在大连市场进行保值回避风险。豆油与豆粕、大豆等产品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大豆原料和加工产品组合,投资者应充分利用三者期货价格的相关性,进行品种间套利组合交易。促进企业树立期货的战略观念,提升企业的战略营销地位。豆油期货上市其意义主要在于此,并非是简单的增加某个新产品。

    3.中美贸易摩擦

    中国加入WTO后,中美经贸摩擦增多,规模也增大,美对华贸易逆差问题更加突出,农产品成为其中的焦点。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自2001年起就已成为美国大豆第一大大豆市场。应该说中美大豆贸易对于发展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美大豆贸易不仅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也为美国农民和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布什和赖斯两位政要每次访问中国,必当美国大豆的“推销员”,游说中国购买美国大豆,以改善美中贸易逆差问题。以大豆为代表的农产品行业相对来说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最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美国每年向中国出口的价值近20亿美元大豆中,约有70%是转基因产品。按照2002年施行的《中国转基因生物管理条例》,美国货船必须提供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在美国传媒看来,中国针对农产品贸易的相对劣势,在世贸框架内巧妙地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进行控制。

    各国都在维护自己的贸易利益,特别是在中国贸易顺差连年创新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变得更加敏感。美国希望中国开放大豆市场,中国希望美国开发纺织品市场,国家利益之间的博弈已经远远超越了行业利益。当然,贸易问题尽管涉及国家间的经济外交,但归根结底更是个市场问题。摩擦、危机、质疑以及公平与否,市场上的利益相关者更有发言权。

    4.食用油市场竞争

    食用油行业是一个稳定成长的行业,一般每年有3%-4%的增长。总体而言投入高、回报低、风险小。中国食用油处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投资时期,既有机遇又有危机。2006年国内食用植物油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食用植物油生产国。其中大豆油占据半壁江山。在品牌战、价格战和品类战背后,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应对价格战必须有成本优势,而成本优势往往需要借助规模和强大的资本。对一个大型粮油企业来讲,动用几个亿的资金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回报一般只在2%~3%。

    5.畜禽养殖

    肉类是百姓生活的必需食品,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百姓生活改善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以1994年为转折点,中国主要肉类产品的增长率出现稳步增长的势头,国民的消费开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并一直保持至今。在过去的三年中,中国肉类生产每年以平均超过5%的速度在增长。得益于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近年来中国肉类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始终在世界各国中处于首位。2006年中国肉类(猪、牛、羊、禽及杂畜肉)总产量达到8000万吨,人均占有量突破60公斤,行业年均增长4-5%。

    动物疫情一直是笼罩在畜牧行业头上的一块阴云。近几年全球动物疫情不断如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猪链球菌等,每次疫情的爆发都会导致期货价格进行剧烈的波动,价格走势大都是以先跌后涨这一模式完成。对于疫情对饲料原料的需求分析,我们可以从一个大系统来考虑。在此假设当前全球贸易和物资流动极为顺畅,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削除;人们对肉类品种的消费基本具有完全替代性。以2005年禽流感疫情为例,当禽流感疫情爆发,国内对禽肉类的消费有所减少,禽肉价格下跌,部分地区对禽类进行大面积的扑杀,豆粕价格出现明显的下跌。但我们细想一下禽肉的需求下降却被以猪肉、水产、牛肉等替代,社会对肉类的需求并没有减少。真正的损失是宰杀的禽类所消耗的玉米和豆粕和禽类滞留所导致饲料损耗,损失最大是的第一线国内的家禽业和第二线以禽料为主的饲料企业。对整体豆粕和玉米消费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全球各地的疫情爆发在整个肉类大系统中只是演了一出“拆东墙补西墙”的戏,真正对饲料原料的需求没有大的影响。除非有种疫情全球大规模爆发甚至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或可能破坏全球肉类消费大系统的调节,才可能真正的对饲料原料大豆、玉米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007年1月汤姆森金融与世界经济论坛共同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如果禽流感2007年扩散到60个国家,那么全球股市将遭遇重大打击,而美国道指最多可能跌去10%-禽流感的潜在冲击甚至超过了恐怖袭击。

    6.人民币升值

    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2%并施行“更有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人民币因素也成为影响大豆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升值的预期下经常引发大豆价格的短期下跌。7月21日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创新高,2007年1月已经达到1:7.8的水平。从目前情况看,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在2007年仍将延续。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将会压制大豆价格,而升值后则会进一步降低大豆的进口成本,从而对国内豆价形成压制作用;但升值只是降低大豆的进口成本,不会对大豆的供求关系带来较大变化。

    出了上述要素外,国际船运价格、油价走势以及成品油走私等都是大豆加工企业必须关注的经营要素。

    纵观中国的粮食加工业,大豆产业已经被外资“攻陷”,玉米产业是否会重蹈覆辙令人堪忧。2005年以来,生物能源等工业的快速扩张使农产品原料供求关系趋紧,公共用品价格一路飙升,企业成本压力加大。预计这种形势还会持续3-5年时间,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必将引发新一轮“大浪淘沙”,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