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我国第一家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以来,我国的现代粮食批发市场已经走了整整15个年头。这15年恰是我国粮食市场化的15年,我国的粮食批发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坎坷中成长,在曲折中前行。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所做的一切,客观上为今天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进行了许多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准备。主要体现在:健全现代粮食市场体系,深化粮食批发市场改革;制定粮食目标价格,完善粮食价格体系,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发挥全国性粮食批发市场的价格指导作用,逐步形成中国乃至国际粮食价格话语权。
从长远利益考虑,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生产国和消费国,应该拥有粮食定价的话语权,要“先声夺人”而不是受制于人,否则不利于粮食生产和价格稳定。“郑州价格”在业内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宝贵财富,如果国家能够重点扶植,其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有望形成中国乃至世界粮食的话语权。这是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确保粮食流通安全所必需的。
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有时也会失灵。特别是在粮食市场化初期,由于政策变化、信息失真及多种因素导致的心理扭曲,都容易造成市场价格的非理性波动,甚至在粮食供求关系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也会引发局部地区和某些品种的粮食安全问题。在这个时候,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尤为重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宏观调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手段丰富、方式多样,但归根结底是价格调控而非直接干预。通过全国性粮食批发市场进行国家储备粮的吞吐调节来调控粮食价格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是15年前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和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的初衷之一。事实上,在探索中央储备粮在全国性粮食批发市场进行吞吐轮换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并达成共识。正如《中国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国家重点扶植全国性粮食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其在全国粮食批发市场中的龙头作用和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服务的重要作用。”这样,既可避免国家储备粮在多个市场吞吐轮换而出现的权力寻租、价格失真等同国家宏观调控背道而驰的情况发生,也可以逐步形成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企业的粮食流通新格局。
粮食批发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历史的选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粮食批发市场作为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前途是光明的。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粮食的特殊战略地位,决定了粮食市场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任务是艰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