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劲敌”来临内力不足多因素致国产大豆不利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6-05  
     综观国内大豆产业的衰退过程,尽管从1996年进口大豆就叩开国门,但国内豆业却并非从那时就开始风光不在。洋大豆也是经历多年的蚕食才站住脚跟,形势的急转始于入世之后,尤其是2004年国外资本大量涌入国内油脂加工业,并逐步在沿海地区形成加工业战略布局之时。细究其中玄机,我省业内人士认为,大豆产业的衰退,除了进口大豆的蓄意冲击,一些来自国内政策、市场等方面的因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政策方面

      一方面,种植大豆不享受保护价,大豆良种补贴覆盖面太窄且补贴额度低,令种豆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另一方面,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和大豆深加工企业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而外资企业在沿海加工区却享受减二免三的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不是同一起跑线的竞争,国内油脂加工企业赢利甚至生存都很难;还有,银行信贷政策令人遗憾。每到大豆收获季节,正是大豆价格较低的时候,但由于必须归还贷款,农民只好忍痛提前出售,造成利益流失。

    市场方面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蚕食大豆种植效益,抵消了免税直补政策带来的增收。据长期关注我省大豆产业信息的省天琪期货公司对省内某农场的实地调查,以0号柴油为例,2003年是5.62元/公斤,到2006年达到9.82元/公斤,上涨4.2元,增幅75%;肥料以国产云峰二铵为例,2006年比2003年上涨4000元/吨,增幅40%;农药以乙草胺为例,2006年比2003年上涨4000元/吨,上涨16%。生产资料上涨,导致大豆种植亩成本2006年比2003年增加22元多,而国家补贴只有20.34元,全部被吃掉了,农民没有得到什么实惠。

    保险方面

      保险机制不够健全,致使产业保护作用大打折扣。农村现行的农业保险,条款设计不尽合理,有很多局限性。比如,只有在绝产50%以上(以大豆175公斤/亩为基准)才算受灾,而且大豆百粒重要在18克以上(欠年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所以即使受灾,种豆农民很难得到赔付。对农业保险,农民有一套嗑儿“保费过高(每亩10~12元),赔率过低,受灾时不解渴,不受灾干搭钱,农民不接受,企业不认可。”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