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周五,芝加哥近期大豆期货合约比一周前收高1.8美元,美湾黄大豆报价每吨收高2.6美元;巴西大豆报价收低2美元,加拿大油菜籽每吨收高3.6美元,中国大豆价格每吨下跌7.7美元。
和谷物市场相比,今年以来大豆市场的走势更为强劲一些,这主要是对美国以及北半球大豆播种面积预计降低的反应。美国农户已经表示今年计划将大豆播种面积减少11%,为6710万英亩,创下11年来的最低播种面积,如果今年大豆平均单产达到美国农业部预期的趋势线水平,2007/08年度大豆期末库存预计同比减少3亿蒲式耳,库存用量比将会十分紧张。因此大豆价格需要上涨来鼓励美国或者南美种植户在下一年度里扩大大豆播种面积。如果没有这样的话,假设下一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再减少3亿蒲式耳,将会导致美国出现零库存的情况。但是很显然,目前大豆价格还没有高到足以实现任何一个目标的程度。
在巴西,雷亚尔汇率在周五创下了六年新高,今年累计已经上涨12个百分点。作为经济学的常识,本币升值不利于本国产品出口,因为这导致巴西大豆在出口市场变得更加昂贵,而对国内大豆价格构成压力,导致农户种植大豆的潜在收益相应降低。最终的结果是,巴西农户可能选择播种那些较少依赖出口市场的作物,例如玉米,这不利于南美下一季的大豆播种面积扩张。
在美国,大豆播种尚未结束,关键的生长季节要到7月底才会到来。这也就是说,未来还存在相当大的天气不确定性。 本周市场传言6月中期时美国中西部将会出现高气压脊,这可能导致天气干旱炎热,对单产潜力不利。而且长期天气预报也显示美国今年可能出现拉尼娜天气,进而导致玉米种植带天气比正常更为干燥炎热。另外,市场上也一直有传言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可能达不到美国农业部3月份播种意向报告所显示的水平,美国农业部计划在6月30日发布今年的最终播种面积数据。
从需求面看,大豆以及制成品的需求要明显好于预期。尽管目前正值南美大豆的上市高峰期,但是美国大豆的需求仍然强劲,这或许反映出前面提到的雷亚尔汇率坚挺的影响。在截至5月24日的一周,美国陈豆净销售量为345,300吨,比 一周前高出4倍,新豆销售量为530,600吨,主要销往了中国(占到其中的50万吨)。就大豆制成品而言,需求形势也相对乐观,因为全球生物燃料行业的需求在增长,而全球植物油供应紧张;全球饲粮供应紧张,加上禽肉价格上涨,也有助于豆粕需求改善。
展望六月份的行情,天气正在逐步成为最为关键的定价因素,天气市的特征将会日趋明显,这是因为,如果单产达不到当前美国政府预计的水平,那么下一年度美国大豆供应可能相当紧张,从而可能促使最终用户加大远期部位的采购力度,推动豆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