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市场涨后回调 等待新的推动力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5-29
     近期,国内豆粕市场行情涨势趋缓,目前生猪养殖现状尚不能成为饲料企业销售增长的主力,且仔猪供应偏紧,养殖成本上升以及疫病的困忧,都使得近期豆粕消费市场的活跃程度并不理想。但受外盘期市良好走势影响,进口大豆成本不断提升,国内豆粕市场行情受到支撑,对市场疲软需求起到补充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进口大豆成本不断高企,豆粕市场受到支撑

     近期,CBOT大豆主力合约收盘三次突破800美分/蒲式耳,进口大豆完税成本上涨达到3150-3200元/吨左右,价格提升50-100元/吨。而国内东北产区大豆收购价格也开始出现上涨行情。然而,上涨的幅度却并不理想,当前哈尔滨地区油厂大豆收购价格仅为2910元/吨,作为比较,今年3月期间,CBOT大豆主力合约期价在770-780美分/蒲式耳区间,当地油厂收购价格曾经达到2940元/吨的水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农民存粮较少,有限的大豆数量,使得大豆价格上涨缺乏成交量的配合。原料大豆价格的提升,对于豆粕市场起到支撑作用。

     油厂采取稳健的豆粕销售策略应对竞争

     观察近期油厂豆粕的提价模式,似乎可以看出国内大部油厂采取了稳健的销售策略。在春节期间,CBOT大豆期价也一度达到了800美分/蒲式耳,当时国内大部地区油厂豆粕提价200元/吨,达到了2600元/吨左右,压榨利润超过了200元/吨。可是,物极必反,在没有需求成交量的配合之后一路下滑,甚至跌破盈亏成本线。此次,油厂提价,综合了成本以及需求现状,循序渐进的推动粕价,在2400元/吨的水平企稳,不盲目追高。而当外部市场出现波动之时,也大多持稳粕价保持观望,酌情议价销售。油厂此时稳健的销售策略也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个月部分油厂间竞价销售产生的后果。

     外盘期市步入升途,多方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

     上周CBOT大豆期货收盘创下两年半以来的新高,有美国期货专家称,从长远来看,大豆价格振荡后将会在800美发获得良好支持,而且上涨目标将会超过900美分。当前支撑CBOT大豆期价上涨的动力在于市场对于后市的供不应求的预期,在于外部市场的共振。目前,基金炒作天气最佳时期尚未到来,因此近期各方投资基金仍然以观望为主,但是从近期基金在大豆期货增仓的速度来看,多方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等待时机。

     综合分析,近期豆粕市场大涨之后出现回稳,等待新的推动力,在国内库存压力以及进口大豆成本博弈之时,短期内可能出现小幅的回调,而当6月底美国种植面积报告最终落实,拉尼娜现象发挥威力之后,CBOT大豆期货将继续拉动进口大豆的成本,加之中国后期分批入市购买进口大豆,而如果国内养殖业疫情并没有大规模爆发,那么在下半年,国内养殖业也能撑起国内豆粕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