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油脂市场油强粕弱局面明显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5-28
     油强粕弱背后的量价配合均不理想

     5月中旬开始的这次豆油价格大幅上涨、豆粕试探性调高的行情已经持续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豆粕现货均价每吨(下同)上涨了90元,目前国内主流价格维持在2350~2400元之间。散装一级豆油现货价格上涨了309元,市场主流价格在7800~8020元之间运行,重庆、四川个别地区报价已达8300元。从数据上看,在这次油粕同步上涨的行情中,明显是“油强粕弱”,而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价格上涨的背后,无论是豆油还是豆粕,都缺少需求量的支撑,在厂家所报的价位上成交量都不理想,特别是在豆油市场,表现得更加明显。在美盘基本上确定要试探800美分/蒲式耳之时,预计供货方还会坚持较高的报价,即使量价配合不佳,也会伺机试探高价。

     利润需求令油厂努力支撑油粕价格

     然而,尽管成交不理想,油厂对豆油、豆粕的报价依然要维持高位,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对利润的需求及对未来风险的控制意识提高。如果以油厂目前的库存大豆理论计算,国内油厂按目前的报价及成交价销售产品,都还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是,以近期国际供货商对中国进口大豆的报价情况及国产大豆供需情况看,7月份以后,原料成本将大幅提高,因此,国内厂家为了后期的利润和风险控制,很有默契地提高产品销售价格。据中国大豆网跟踪统计,5月22日,6月船期的进口大豆到中国的完税成本,巴西大豆为每吨(下同)3314元,阿根廷大豆3229元,美湾3311元左右,美西3245元。而我国黑龙江产区本地油厂的油用大豆收购价格也涨至1.44~1.48元/500克。

     油份额处于近年来相对偏高的区间

     油份额是国外用于分析市场行情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内市场上,油份额最近一个阶段也被业内人士所关注,主要原因是希望“油强粕弱”的判断可以在数据上得到验证。据中国大豆网跟踪统计,自2004年6月至目前,国内豆油占油厂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油份额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而且以进口大豆为主要原料的地区,油份额明显高于以国产大豆为主要原料的地区。截至5月23日,国内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厂家油份额为42.59%,以国产大豆为主要原料的厂家油份额为40.35%。这是近3年来相对偏高的位置,近三年的油份额最高位集中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这两个月的时间内,2007年2~5月份为次高位。从这一点上看,2007年油份额整体上移的趋势仍将继续,也就是说,“油强粕弱”的市场状况还将继续,但是,并不是全年都要在一个趋势中运行,在某一时间内,豆粕也要走强,也会让“粕强油弱”有所体现。

     国际大环境影响国内油粕市场表现

     随着进口大豆、进口油脂在我国市场上所占的供应份额日益提高,我国跟随国际市场大环境变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可以说是国际市场“油强粕弱”的大环境造成了国内市场同样的变化。而出现这种变化,最大的影响就是油脂能源概念的发挥与炒作。豆油、棕榈油等主要油脂品种的国际价格也在提高,推动我国市场上豆油价格的走高。而在原料成本提高、豆粕销售不畅、价格上涨困难的情况下,油厂自然会选择提高豆油价格来满足利润需求,因为相对豆粕而言,豆油上涨受国际大环境及国内心理预期的支持力度更强一些。

     油粕僵持打破后价格走势差异加大

     虽然目前国内现货及期货市场上“油强粕弱”局面明显,但是豆粕与豆油实际上也在僵持之中,油厂在努力提高豆油报价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伺机上调豆粕价格的意向,而市场各方人士也在观望和等待豆油和豆粕的下一步走势。据中国大豆网统计,虽然远期进口大豆理论成本提高,以目前的产品及6月船期进口大豆成本理论计算,国内油厂预期的利润呈亏损状态,但是,目前的实际利润还比较好,特别是国产大豆压榨利润还比较客观。随着压榨利润的好转,油与粕的僵持可能会被打破,届时二者价格趋势差异加大,有向反方向运行的可能。进入6月份,养殖业需求逐渐转好,被压抑很久的豆粕能否强于豆油,能否改变目前这种“油强粕弱”的局面,还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