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周五,芝加哥近期大豆期货合约比一周前收高7.4美元,美湾黄大豆报价每吨收高8.3美元;巴西大豆报价收高1.25美元,加拿大油菜籽每吨收高9.1美元,中国大豆价格每吨上涨3.8美元。
从近些周来,植物油市场走势恰如同烈火烹油,以棕榈油为例,目前的价格已经要比年初价格上涨了25%,这主要因为食品行业以及生物柴油行业的需求增长,导致库存降低,供应紧张。豆油价格也不甘落后,近期合约价格创下了1984年6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分析师指出,这主要是和植物油库存预计降低有关。美国农业部在本月初发布的世界供需报告里称,2006/07年度世界主要植物油库存(其中包括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葵花油、棕榈仁油、花生油、橄榄油、棉籽油和椰子油)预计降低到865万吨,低于上年的919万吨。
尽管本年度世界植物油产量要比2005/06年度提高500万吨,但是世界食品行业的需求增长更快,特别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和印度。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这也导致传统供应受到挤压。以中国为例,今年头4个月的棕榈油进口就达到了160万吨,同比提高27%,豆油进口达到792,380吨,同比提高16%。在印度,由于政府调低关税,加上油籽减产,本年度食用油进口预计将同比提高50万吨或者11.6个百分点。此外,欧洲、美国以及世界许多地区的生物柴油行业对豆油、菜籽油以及其他植物油的需求也呈现增长之势。欧盟已经设定目标,在2010年时生物柴油将会占到运输燃料的5.75%。而在美国,2006年的生物柴油产量达到2.50亿加仑,比上年的7500万加仑提高了三倍以上。
和大豆制成品需求强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美国新豆播种面积可能创下11年来的最低水平,因为农户更愿意播种收益相对更高的玉米,以便满足生物乙醇行业、出口商以及养殖业对玉米的需求。而且按照目前预期的乙醇产能增长势头,到2008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仍然需要比今年的水平增加500到600万英亩。今年美国农户预计播种9050万英亩玉米,这已经是63年来的最高水平,比2006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由此我们不难看出,2008年的耕地竞争将会更为激烈,因为到时候美国大豆供应将会远比目前紧张的多。因此,这就解释了为何在目前南美大豆上市高峰季节,在美国以及世界大豆现货供应达到创纪录高点的时候,大豆价格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上涨。截至5月25日的一年里,大豆价格累计上涨了39%。展望后市,天气以及作物状况将会成为关键的定价因素。如果大豆单产达不到当前美国农业部预估的水平,可能促使最终用户加快订购远期部位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