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猪市回顾2006年初,猪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幅下跌,加之粮食价格上涨,养猪业受到双重压力,较以往相比是极为少见的。以前每次猪价下跌,紧随其后是粮价的下跌,而此次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其他辅助原料的涨势更大,如硫酸铜涨了四倍之高,更使养殖者雪上加霜。再次是疫病横行,各种疾病接踵而至,几乎横扫了各地养殖户的猪高热综合征更是肆虐。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出栏一头肥猪亏本100元左右,饲养一头母猪损失大约500元。
今年市场分析目前从各地存栏量统计生猪大量减少,加之年前养育的肥猪大量集中出栏,因此年后可供出栏的肥猪量十分短缺。据统计,全国2006年仔猪存栏同比下降50.21%;活猪存栏同比下降25.96%。河北省全省猪存栏2959.91万头,同比下降了4.32%;江西省生猪存栏1508万头,同比下降2.39%,其中能繁母猪下降6.16%。河南省生猪存栏2398.51万头,同比下降11%,能繁母猪存栏286万头,同比下降10%左右;湖南省生猪存栏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湖北省23个省级种猪场能繁母猪和后备母猪减少了10%,种猪销售量减少了65.86%,大量优质种猪转为商品猪出售;重庆市养猪大县荣昌县能繁殖的母猪已降到了10万头左右,同比下降15.62%。安徽省的生猪存栏大幅下降10.41%。东北生猪、仔猪、母猪存栏量只能占到去年同期水平的1/3。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造成生猪存栏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去年生猪价格在谷地时,养殖者大量屠宰母猪,导致从根源上控制住了生猪的存栏量。主产省母猪存栏下降,导致仔猪价格攀升,从而从源头上为猪肉价格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玉米作为主要饲料原料,占饲料总量的60%以上,玉米价格决定了饲料成本。目前国内玉米价格总体稳定,东北地区价格稳定,黄淮地区价格稳中坚挺,北方港口价格相对平稳,到货量多,广东库存量偏高。东北地区市场供销相对清淡,成交额不是很大。当前主要畜禽产品价格形势较好,养殖户生产积极性逐步恢复,玉米需求将逐步加大。预计近期玉米价格将稳中略涨,因此饲料价格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此现状为养猪户的扩大养殖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猪肉产品出口也将会拉动国内市场。据海关数据,2007年初生猪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出口数量为22.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8.9%。进口增长相对平稳。这些因素也助推了生猪产品价格的上升。
支持后市猪价转暖的原因国家进一步加大减免农业税的改革力度,并在税收、投融资、资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农村个体经商户和私营企业给予支持,政策扶持将进一步向畜牧业倾斜,为畜牧业的发展和养殖户的创收做准备;按我国养猪业盈亏周期规律预测,亏损期一般平均一年多,而盈利期平均两年多,今年下半年正值盈利的起步阶段;2006年下半年猪无名高热病的影响导致母猪存栏相对减少,2007年肉猪出栏数减少,而必将带动肉猪价格缓慢上扬。
因此,从当前猪业宏观形势和微观行情分析,2007年下半年猪业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将形成缓慢上升的趋势,生猪效益将趋于合理,规模趋势将明显。
保持生猪生产平稳上升趋势的措施
首先应该加快推进健康养殖。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引导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转变畜禽养殖方式。开展畜牧技术推广和服务,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其次是加强行业信息引导。以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为重点,建立健全生猪市场信息体系。深入研究生猪供求关系,把握生猪生产周期性运行规律,稳定生猪市场供应,引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猪养殖,规避市场风险。
第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建立健全产销对接机制。加强养猪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鼓励开展生猪政策性保险试点,帮助解决养猪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增加生猪养殖效益。
第四应该加大对“高热病”等疫病的防控力度。搞好种畜禽生产经营、动物防疫、畜禽运输及检验检疫等方面的执法和监管,阻断疫病传播途径,减少疫病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