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豆收购进入尾声成交活跃
进入4月份以来,国内大豆产销区的购销情况均不太理想,价格走势整体偏弱,部分地区价格出现振荡下跌。一是由于春耕时节的临近,产区豆农及家庭农场出售状况较前期有所宽松;二是为减小5月南美丰产大豆集中上市对国产豆形成的压力,现货商开始加紧出货。但总体上看,国内市场的下跌幅度并不是很大,基本上是进入了一个弱势调整期。目前东北主产区大豆收购入尾,进度已经达到80%左右,农民、中间商手中大豆存量越来越少,在9~10月份新豆上市之前,可供上市的国产大豆数量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国产大豆的价格。
加工利润有限豆市难获下游支持
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消息,一季度我国活猪价格上涨18%,家禽价格上涨12.7%,禽蛋上涨11.8%。禽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禽畜养殖业形成一定的支持,特别是今年春季我国禽畜疫情不是很严重,禽畜养殖有所恢复,但是肉鸡、蛋鸡孵化、育成生产的增加仍旧不明显,生猪养殖补栏不足,对饲料的需求支持并没有低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在4月份恢复到正常水平,导致豆粕库存也日益增大。因此,虽然本月上中旬国内豆油价格出现高涨,而豆粕价格则受消费需求不振影响而持续下滑,两市行情反差明显。而在下游产品中,豆油只占19%比重,而豆粕占81%比重,豆油价格的一枝独秀并未能改变油脂加工企业压榨利润下滑的状态。这也成为抑制国内大豆行情上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南美大豆丰收并已开始集中上市
南美大豆今年大丰收,自3月份起不断收割后开始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截止到4月19日阿根廷大豆完成收割31%,低于往年水平;截止到4月24日巴西大豆收割完成90%,出口登记完成46%。由于天气出人意料地利于大豆生长,今年南美大豆的单产非常高,各家机构的产量预测值都不断向上调整。美国农业部4月份农产品供需报告显示,今年巴西大豆产量为5880万吨,阿根廷为4550万吨。南美大豆的集中上市虽对大豆价格有所抑制,但依据过去几年的经验并不能左右市场。
美盘大豆期货走出一波下跌行情
据美国农业部在3月30日公布的种植意向报告显示,美国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预估为6714万英亩,较去年下降838.2万英亩,其降低的幅度甚至高于市场先前的预期,高达11.1%的降幅。主要原因是农场主更希望种植玉米,这促使前期国内外大豆期货均呈牛势。而4月份美国中西部地区降水过多,严重影响了玉米的播种,根据USDA农作物生长状况报告,截止到4月23日美国玉米种植完成11%,仅及正常水平的一半。玉米种植进度受到影响意味着大豆种植面积将增加,这是4月份以来CBOT大豆价格走低的主要原因。另外,4月份天气不好影响玉米种植,如果5月份天气继续不好,那么大豆的种植也将受到影响。5月份是大豆的关键种植期,8月份是大豆的关键生长期即灌浆期,这两个时期最为重要。天气因素将成为市场炒作的主要题材。
运费上调东北大豆销售压力增加
根据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对经山海关入关铁路运输粮食收取铁路建设基金的通知》,铁道部自2007年4月1日起对东北地区经山海关站入关的稻谷、大米、小麦、小麦粉、玉米和大豆收取铁路建设基金,收取标准为每吨公里0.012元。对于大豆而言,征收铁路基建费后,全国其他地区的大豆成本将跟随公里里程相应提高。据了解,从哈尔滨到北京的铁路里程大约是1300公里,每吨征收0.012元/公里的基金后,大豆采购成本将上涨15.6元/吨;从哈尔滨到山东济南的铁路里程大约是1600公里,采购成本将上涨19.2元/吨。成本的提高无疑将加重东北大豆的销售压力,关内油厂采购东北大豆的兴趣明显下降,转而订购更多的进口大豆,东北大豆销售压力加大。
综上所述,后市应重点关注中美两国天气状况与大豆产区播种面积变化、南美大豆出口情况及国际原油市场影响等。预计在短期内国内大豆市场行情将以小幅波动为主;长期来看,由于国产大豆剩余数量的持续减少和国内食品大豆需求的不断增加,市场将保持振荡上扬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