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委主任王守臣说,吉林省粮食生产彻底结束了长达15年之久的“卖粮难”问题,开始步入良好性循环发展轨道。2006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272亿公斤,比上年增长5.4%,这已是连续四年获得大丰收,连续3年创历史最高水平,是建国以来第一次。
王守臣分析认为,当前抓好粮食产业面临极好的机遇:国家政策好,农民积极性高;市场价位好,种粮效益高;产销渠道好,服务热情高。从长远来讲,粮食的重要地位将更加突出,随着畜牧业和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人口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尤其是随着国际能源紧张,生物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粮食特别是玉米的重要战略地位将愈加突出,供求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
今年吉林省把粮食生产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采取多种措施释放粮食增产潜力、提高粮食产量。首先就是继续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保护好、维护好、调动好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和干部重农抓粮积极性。尤其是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产粮大县“三奖一补”政策,做到政策不变、实惠不少、工作力度不减。还要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和调控,保持农资价格基本稳定。
据了解,吉林省将执行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粮田面积、质量基本稳定。今年全省粮食作物面积保持在6850万亩以上,其中玉米4400万亩,水稻1100万亩,大豆850万亩左右,三大主粮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90%以上。从今年起吉林省将启动“粮食优质高产创建行动”,主推农田统一灭鼠、生物防螟、测土施肥和超级稻等重大增产增效技术,实现单产提高1%的目标要求。同时,进一步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专用玉米、优质水稻、高油大豆面积达到3650万亩以上。
王守臣说,吉林省将抓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地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标准粮田建设,因地制宜地确定主攻方向,抓好瘠薄地改造、耕地质量整理、培肥地力、改善水源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同时,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抓好小流域治理,搞好田间工程建设,配合水利部门抓好水利工程施工进度,从根本上解决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