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豆油资讯 » 正文

美伊战争一旦爆发 豆油价格走向何方?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4-09  
     中东冲突升级,人们将因忧虑导致油价飚升

    当前,有关伊核问题的僵局一直没有缓和迹象,各种迹象显示伊朗发展核子的决心不会动摇,这样就可能危及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有关外交谈判一次次失败,让美国疲倦不堪,逐渐失去耐性。目前,美国已经在波斯湾调集了大量兵力,数个航母战斗群巡航、演习,以争寻机突破。日前伊朗扣押英国水兵事件,无疑给美国武力征服寻找了借口,布什表示,伊朗扣押英国士兵的行为“不可原谅”。另据俄罗斯新闻社、《耶路撒冷邮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等报道,美军已差不多完成了对伊朗发动军事攻击的准备,将可能在4月初对伊朗的一系列目标发动打击。如此以来,引起市场广泛忧虑,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国,每天出口250万桶原油,出口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挪威,一旦美英联军与伊朗的冲突爆发,很可能导致伊朗石油出口中断,乃至影响到沙特阿拉伯等中东主产油国的正常石油生产和出口,于是国际原油价格随着人们不断绷紧的心情而飚升,从而给已现疲势的生物柴油炒作带来了契机,鼓动了国内外豆油价格的连续上涨。如今虽然“水兵事件”通过外交途径得以解决,但美国消灭“伊核”之心不死,随时仍有借机发动战争的可能,豆油作为油脂市场领军影响面比较大,届时其价格将走向何方,成为广大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美军打击范围有限,不会危及石油安全

    对于美军来说,动用陆军攻占伊拉克已经其身陷泥潭,其做法明显得不偿失,据专家分析,美伊冲突的重点在于伊朗要求独立进行浓缩铀提炼,美军将可能动用空军及导弹摧毁伊朗核设施及其相关军事重地,这是最有力而且最有效的方案。伊朗不同于伊拉克,基本没有尖锐的族群冲突,而且政权是民选的,一旦美军入侵,人们将同仇敌忾,共同抗击,美军出师出名,也不可能重蹈覆辙。另一方面,美国是主要石油进口国,石油价格上涨危害自身利益,他对于伊朗的石油输出设施破坏有限,而且还可能千万百计鼓励其它石油输出国加大产量平抑油价。加之,石油输出国组织决议松散,其它产油国将伺机加大石油生产和出口量,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80美元/桶大关值得商榷。伊朗虽然是我国主要原油进口国,但由于我国奉行全球多元化原油供应战略,原油供应还有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诸国,即便伊朗停止供油,我国仍可保持正常原油供给,原油价格最多会与国际价格跟进。鉴于前期相关生物柴油炒作已经见顶,国内外豆油价格上涨空间将受限。

     冲突期间,豆油价格将随原油高位震荡

    众所周知,在前阶段美伊冲突中,国内外豆油价格都达到了阶段性高点,而有关数据显示,国际原油生产基本未受影响,实际供应量有增无减,原油价格因失去供需支持而又大幅回落,一直跌至53.55美元/桶的低点。如此以来,主要依靠“高油价”支撑的生物柴油生产受到冲击,盈利水平大大缩水,加之,后来德国政府又拟对生物柴油生产征税,更加重了相关油厂的负担,生物柴油生产受挫,直接影响了国内外市场对包括豆油在内的食用油的消费进展。一旦美伊冲突升级,外盘炒家无疑是“久旱逢甘霖”,疯狂抬升CBOT豆油行情在所难免。战争局势瞬间千变万化,牵动人心,随时给市场制造多空机会,无疑是基金进行短期运作的良好时机,众炒家的“兴风做浪”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外豆油价格震荡行情。

    豆油供应充足,上涨声势仍显雷声大、雨点小

    近来,南美大豆的大量上市给豆油市场带来压力,根据《油世界》预测,由于收获单产高于预期,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产量预测值上调,南美五国大豆产量预计创下历史新高,总产量将达到1.12亿吨,同比提高830万吨。南美大豆丰收使季度大豆库存创新高,虽然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种植意向报告预测,美国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预估为6714万英亩,较去年下降838.2万英亩,低于市场先前预测的6916.7万英亩平均值,但去年美国大豆以及今年南美大豆的丰收已经弥补其对近期大豆、豆油市场的影响。尤其是作为世界第一豆油出口国的阿根廷压榨能力的不断提高,彰显了豆油庞大的供应规模。即便美伊冲突升级,生物柴油生产放量增大,南美豆油的集中上市也完全可以满足市场供应。更何况除了美国使用豆油生产生物柴油外,其它国家用量很少,豆油在生物柴油领域实际应用量有限,评估美伊冲突影响力,豆油价格上涨声势仍显雷声大、雨点小。

    豆油具体走向仍决定于牛市行情的影响

    此次美伊冲突,引爆了豆油价格上涨行情,由于其问题解决的不确定性,国内外豆油价格将随之波动,但是从美国总统国内被动的政治环境以及艰巨的伊拉克重建任务来看,美国不易于与伊朗长期交战,一旦战事发生,速战速决的机率较高。这样,待形势稍有明朗,国际原油以及国内外豆油价格都可能止涨企稳或回落。而影响豆油产品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仍为供需关系,继续延烧的牛市行情还能坚持多久仍是“炒不败”的话题。美国农业部的种植意向报告把2007/2008全球农产品的价格定位重新拉回到商品的基本供需面上来,大豆和玉米的土地争夺战仍未结束,目前大豆和玉米的比价正在大幅上升,玉米价格的回归本位将使得大豆至少可以将轮作土地之外的部分失地收回,从而重新平衡比价关系。下一产季美国大豆的单产如何?大量持有农产品多头的基金还将对天气进行异常激烈的炒作,届时仍少不了豆油行情的积极响应,并可能牵动整体油脂市场的震荡或波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