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在震荡中预见未来--由统计数字看大豆市场基本面情况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4-09  
     3月30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今年新季大豆种植面积的预估报告,与市场原先预期有所不同的是,消息明朗之后,市场似乎更加缺乏方向感,多空分歧不但没有减小反而进一步加大,市场连续出现大涨大跌的走势。那么农业部公布的报告透露出什么样一种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给投资者参与市场提供哪些帮助呢?笔者这里仅作粗浅分析以资参考。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今年新季大豆的种植面积是6714万英亩,实际收成情况还是要看收获面积是多少。从近五个年度以来美国大豆种植面积的实际收割比率看,最高是2005/2006年度种植面积7200万英亩,实际收获面积7130万英亩,收割比率为99.03%,最低是2002/2003年度种植面积7400万英亩,收获面积7250万英亩,收割率为97.97%,近五个年度的平均收割比率是98.6%。如按近五个年度的平均收割比率计,则今年新季大豆的实际收获面积就应是6620万英亩(6714×98.6%=6620)。

    在单位产量方面,从近五个年度以来美国大豆单产的变动情况看,2002/2003和2003/2004两个年度的单产较低,最低的是2003/2004年度的33.9蒲式耳/英亩,主要原因是当年美国大豆产区遭遇了几十年旱见的干旱,其次是2002/2003年度的38蒲式耳/英亩,而2004/2005年度以来美国大豆的单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连续三个年度大豆的单产均超过了42蒲式耳/英亩,最高的是2005/2006年度的43蒲式耳/英亩,这里除了近三年来美国大豆产区良好的天气情势之外,还得益于转基因技术的日趋成熟。近三个年度的平均单产量是42.63蒲式耳/英亩,而五个年度的平均单产量为39.96蒲式耳/英亩。

    如果2007年美国大豆产区继续延续过去三年的“良好”天气状况的话,那么这里就以过去三年的平均单产水平作为测算标准,则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的产量是28.2211亿蒲式耳(6620×42.63)。如果2007年美国大豆产区在部分阶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旱影响,而总体天气呈现“一般”状况的话,那么就以过去五个年度的平均单产量为计,则2007/2008年度总产量为26.4535亿蒲式耳(6620×39.96)。如果2007年美国大豆产区出现“较为干旱”的天气状况,那么大豆的单产情况要视天气干旱的程度以及干旱的时期等情况而定,笔者这里权且以2002/2003年度的单产38蒲式耳/英亩作为参考,则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总产量将下降到25.156亿蒲式耳(6620×38)。

    从美国国内大豆的压榨需求量上看,2002/2003、2003/2004、2004/2005、2005/2006、2006/2007五个年度的压榨量分别为1615百万蒲式耳、1530百万蒲式耳、1696百万蒲式耳、1739百万蒲式耳、1780百万蒲式耳,从2003/2004到2006/2007四个年度压榨量的增长幅度依次为-5.26%、10.85%、2.54%、2.36%,2003/2004年度压榨量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当年度美国大豆产量大幅下降所致。考虑到绝对用量越大,相应地增长幅度也会趋于减少(近三个年度以来压榨量的增幅也呈现了这一趋势),同时,基于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将可能带来产量下降这一预期,笔者预计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的压榨量将可能出现微幅的增加,为下文计算方便笔者这里凭主观意愿把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的压榨量设为1800百万蒲式耳(较上年度微增1.12%)

    在出口量上,USDA在2月份和3月份的报告中均把2006/2007年度美国大豆的出口数据预测为1100百万蒲式耳,由于USDA在月度报告中预测当年度大豆出口数量的依据是来自于截止到当月初的周度销售报告的数据,那么后期随着周度销售报告数据的变化,USDA仍会在月度报告中相应调整当年度的出口量。USDA的出口销售周报显示,截止到2007年2月1日,大豆累计出口量是2370.14万吨,去年同期是1820.11万吨,销售量同比增加了550.03万吨;同样,截止到2007年3月1日,大豆累计出口量是2566.86万吨,去年同期是2010.66万吨,同比增加了556.2万吨;截止到2007年3月29日,大豆累计出口量是2716.46万吨,去年同期是2129.6万吨,同比增加了586.86万吨。数据显示,2月1日和3月1日两个截止日期出口销售量同比增加的数量相差不多,这也就是为什么USDA在2月份和3月份的两份报告中均把年度出口量预测在1100百万蒲式耳的原因,但是,截止到3月29日大豆的出口销量同比却增加了586.86万吨,这与3月1日的增加数量556.2万吨相比,一个月的时间,同比出口销售量的增加值扩大了30万吨,如果在本年度下余的的5个月的时间里这一趋势得以延续的话,那么到本年度结束的时候,美国大豆的销售量在3月份预测数据的基础上再增加50多万吨(约合20百万蒲式耳)左右是完全可能的(目前美国大豆创纪录库存也支持这样的销售增长状况),这样2006/2007年度美国大豆的最终出口量将可能会高于3月份的预测,或增至1120百万蒲式耳。

    那么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的出口量可以达到多少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过去两个年度的出口数据,2004/2005和2005/2006两个年度的出口量分别是1097百万蒲式耳和947百万蒲式耳,2005/2006年度美豆出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南美大豆的竞争。作为国际大豆市场主要进口国的中国市场,由于近两年来中国大豆压榨产能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可以预计,在2007/2008年度中国进口国际大豆依然会延续往年的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可能会有所缩减,结合本年度南美大豆产量大增以及2006/2007年度美国大豆的出口量较过去两个年度有较大增长这一现象,笔者这里暂先预计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量大体维持20006/2007年度的水平,即1120百万蒲式耳。

    这样初步测算出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总需求量约为3100百万蒲式耳(压榨量1800百万蒲式耳、出口量1120百万蒲式耳、种用及其它180百万蒲式耳)。

    由于2006/2007年度美国大豆的出口量将可能会在3月份报告基础上增加20百万蒲式耳,那么当年度的期末库存量也将会在3月份报告595百万蒲式耳的基础上相应减少到575百万蒲式耳,同时这也是2007/2008年度的期初库存量。

    依据上文所述的假设今年美国大豆产区出现三种不同天气现象所预测的不同产量,得出2007/2008年度三种“可能的”期末库存量如下(进口量忽略不计):

    当产区天气处于“良好”状况下,期末库存量为297.11百万蒲式耳(产量2822.11+期初库存量575-总需求量3100=297.11百万蒲式耳)

    当产区天气处于“一般”状况下,期末库存量为120.35百万蒲式耳(产量2645.35+期初库存量575-总需求量3100=120.35百万蒲式耳)

    当产区天气处于“较为干旱”状况下,期末库存量为-9.4百万蒲式耳(产量2515.6+期初库存量575-总需求量3100=-9.4百万蒲式耳)

    从美国大豆历史库存结构上看,当期末库存与总需求量之比在10%之上时,市场的供给属于充欲,而当期末库存与总需求量之比低于10%时,市场供给就会出现紧张,其中库存与需求比在5-10%之间时,库存可以满足流通领域所需的最低要求,但还处于可以承受的水平,供给属于紧平衡状态,相应地市场价格应处于中枢区域偏高位置。结合近五年来CBOT市场走过的一轮牛熊转换可以看出,市场的价格中枢大约在780美分/蒲式耳左右。

    而当库存与需求比低于5%时,市场供给就会明显出现紧缺状况,社会需求将会被迫调减,而市场价格将会大幅上涨,2003/2004年度,当美国大豆的期末库存量降到112百万蒲式耳,库存与需求比率降低到4.43%(库存112/总需求2526)的时候,CBOT豆价一度被推至1064美分(7月合约)。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处于“良好”状态时,库存需求比为9.58%(库存297.11/需求3100),考虑到美元贬值的因素,相对应地市场价格应处在800-850美分左右(7月合约)的水平;当产区天气处于“一般”状况时,库存需求比是3.88%,这一比率已经明显低于5%的供给警戒线,并且也低于2003/2004年度的库存需求比,可以想见,这样的库存需求比将会把大豆的市场价格打到1100美分的水平,而国内豆价也将会冲破4100元/吨的天价;如果美国天气出现“较为干旱”或更为严重的程度的时候,不但美国大豆会出现“天价”,而且美国这个主要大豆出口国也会将被迫从南美进口大豆以解国内之需。

    上述分析是基于美国农业部已经公布的数据所做出的预测,文章难免带有静态的和主观的弊端,实际基本面的变化依然是错综复杂的、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天气现象的变化更加难以预测,而农业部已经公布的数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期还会进一步调整。笔者此文仅作为各位投资者抛砖引玉之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