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下旬至3月初,国内豆粕市场行情整体上扬,油厂销价更攀升至近年来的高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受我国养殖业周期的影响,高价豆粕的实际出货仍显迟缓,随着大豆压榨油厂再次面临亏损压力,这对豆油市场无疑构成间接的下行支撑。目前,国际农产品期货的牛市特征依旧明显,进口原料采购成本的持续高企,同样有助于稳定国内豆油市场的交投心理,具体情况如下: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养殖业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受周期性的影响,生猪、肉鸡的存栏量远未恢复正常水平。据了解,主产区的畜禽存栏基数,较去年同期下滑30%—50%。且养殖终端的补栏意愿整体不强。由此可见,春节大牛市行情之后的国内豆粕市场,仍面临高位出货不畅的成交阻力。近两周以来,不少油厂纷纷采取“高报低走”的促销策略,这对豆粕价格水平构成下行压力。
3月28日,国内普通豆粕出厂均价在2512元/吨,周比跌幅仅2元/吨,但油厂出货价普遍回落了30元/吨—40元/吨。随着近期国内豆粕市场需淡价跌,油厂的加工获利已经恢复至保本线以下,亏损额度在20元/吨以内,显然,大豆压榨企业的开工意愿明显趋降,其对豆油产品的定价心理也将具有抗跌性。
另一方面,美盘豆油期价发力冲顶,改善国内油市沉闷人气
3月28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主力5月大豆合约收盘价在770.75美分/蒲式耳,较上一交易日大涨13.75美分/蒲式耳,按美盘的大豆期价折算,今年二季度船期的进口大豆平均成本达到3100元/吨以上,高于目前国内油厂3000元/吨的库存大豆成本。3月27日,CBOT主力5月豆油合约收报32.41美分/磅,上涨0.60美分/磅,重回近两年半来高位,这对市场心理具有明显支撑。
综上所述,上周以来,国内豆粕市场行情稳中有降,进一步加重油厂的亏损压力,从而抑制豆油价格的探底势头。另外,由于国际油、籽期价仍在高位坚挺运行,后期进口大豆的采购成本明显趋升,也将构筑豆油现货市场的抗跌支撑。不过,鉴于国内豆油消费的季节性转弱,特别是散油掺兑市场的日趋活跃,预计后市厂商提价豆油的空间仍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