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调查资料显示,今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预计可达17370.7万亩,比上年增加170.8万亩,同比增长1%。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但种植结构发生变化。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预计可达15179.7万亩,比上年增加94.1万亩,同比增长0.6%,其内部结构呈“四增三平一减”的变化。四增是:水稻预计3260.9万亩,比上年增加172.9万亩,同比增长5.6%;小麦预计406万亩,比上年增加32.5万亩,同比增长8.7%;玉米预计4634.5万亩,比上年增加248.5万亩,同比增长5.7%;薯类预计536.2万亩,比上年增加43.3万亩,同比增长8.8%。三平是:谷子、高粱、其他谷物种植面积与上年持平,预计分别可达57.2万亩、111.3万亩、171.6万亩。一减是:豆类种植 面积预计为6002万亩,比上年减少403.1万亩,下降6.3%,其中大豆预计5461.8万亩,比上年减少343.4万亩,下降5.9%。
——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是油料、蔬菜增加,麻类、药材、其他农作物持平,糖料、烟叶、瓜果类下降。其中油料预计为701.7万亩,同比增长10%;蔬菜预计为535.5万亩,同比增长12%;麻类、药材、其他农作物分别预计82.3万亩、68.3万亩、473.7万亩,均与上年持平;糖料预计154.2万亩,同比下降6.3%;烟叶预计38.6万亩,同比下降8.3%;瓜果类预计136.7万亩,同比下降18.2%。
今年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农民根据上年的市场价格趋势以及农作物种植的比较效益而对自己的种植意向进行具体调整。
水稻播种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一是2006年水稻种植效益的提高,二是市场活跃,产品的销售、收益都得到了保证。有关农产品成本调查表明,2006年水稻价格提高,亩均利润比上年增长了2%。
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一是全省实施的“主辅换位”战略,饲养业的发展为玉米实现“过腹增值”提供了较大空间;二是玉米价格提高,亩效益增加。据调查,2006年玉米亩均利润比上年增长12.6%。
大豆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因素是:2006年秋季以来,大豆价格增幅不大,销售渠道不畅,种植效益偏低。有关农产品成本调查显示,2006年大豆亩均利润比上年下降33%。
有关专业人士强调指出,在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各级支农部门都应以农民种植意向为导向,切实做好各项服务:一是抓紧时机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早做好抗旱准备工作,确保及时播种作物,为农业生产打好基础;二是春耕在即,应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要采取措施,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尽量减少农资在流通环节的进销差率,使农民真正获得更多的实惠,通过加大对农资打假力度,防止和减少假冒伪劣农资害农坑农现象的发生;三是加强宏观引导,确保种植业协调发展,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前提下,应该寻找能够取得最大效益的种植切入点,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四是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