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美国供给充足和南美丰产预期打压大豆苦苦挣扎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3-02  
     美国历史上出现的大豆面积最大的一次波动是在1997/98年度,当时播种面积较上一年增加近600万英亩。

    过去的几个月里,大豆一直在美国供给充足和南美丰产预期的打压下苦苦挣扎,虽然有着玉米市场的拉动,但大豆自身未显任何强势。而原油价格下挫使得豆油相对价格偏高,其在生物柴油上的应用有所下降,市场也渐渐平息了之前的炒作的热情。但是临近一月末,玉米和大豆的种植一天天迫近,两者之间在种植上的替代重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原油企稳回调又使得生物能源的概念重回市场,而在局部地区,中国由于进口进度的放缓,短期内可能会面临紧张局面。

    大豆的种植面积

    在2006/07年度开始的很长时间里,大豆和玉米之间的比价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对于农民而言,种植玉米的利润要远远高于种植大豆。因此,市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即2007/08年度原来种植大豆的土地有很大一部分将向玉米转移。但由于本年度美国大豆所余期末库存高得有点惊人,即使明年美国大豆实现一个较低水平也不至于威胁到供给,因此市场在很长时间里并不存在担心心理。然而,市场这种放心现在看来有些过于乐观。小麦在美国南部大豆(玉米)带的扩种,大豆/玉米低比价的长期存在均导致了对大豆种植面积减幅的预期在逐渐扩大。从最初的400万英亩到现在800万,甚至更高。如此大的减幅,即使美国下一年度单产继续今年的高产水平,也很有可能将今年所余库存消耗大半,甚而出现供给的略微紧张。

    为了保证明年美国玉米供求不至于太过吃紧,玉米种植面积必须要增加1000万英亩,甚至更高。而现在美国虽然有着3670万英亩的休耕土地,但其中只有560万英亩原来种植玉米,受休耕条款的期限限制(进入休耕计划的土地必须在其中保留10-15年),短期内能够释放的玉米种植面积仅有200-300万英亩左右。而剩余的700-900万英亩土地就主要由大豆上转移而来。目前,Pro Farmer已经预测2007/08年度大豆种植面积下降860-940万英亩,并且由于其调查并不代表当地的平均水平,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幅度还有可能增大。

    在我们下面的预测中,我们对于减少的面积采用了850万英亩这个相对折中的数字,在此我们考虑了玉米对于大豆面积的侵占以及还有部分土地会进入休耕计划。而在单产预测上,采用了42.7、43.0、40蒲式耳/英亩,分别代表了去年的单产水平、历史最高单产水平和天气稍有不利影响可能导致的单产,对于美国国内的压榨消费和出口需求,假设仍然保持过去每年微量增长的速度,在中国每年进口大豆300-400万吨的增幅前,美国出口需求小幅增长是可以见到的。

    高库存难以弥补种植面积的减少

    2006/07 2007/08 百万英亩

    种植面积 75.5 67.0(-8.5) 67.0(-8.5) 67.0(-8.5)

    收割面积 74.6 66.0 66.0 66.0 蒲式耳

    单产 42.7 42.7 43 40 百万蒲式耳

    期初库存 449 575 575 575

    产量 3188 2818.2 2838 2640

    进口 4 4 4 4

    总供给 3642 3397.2 3417 3219

    压榨消费 1780 1850 1850 1850

    出口消费 1120 1125 1125 1125

    种用消费 91 91 91 91

    其他消费 75 75 75 75

    总消费 3066 3141 3141 3141

    期末库存 575 256.2 276 78

    在美国农业部一月农产品世界供求报告中,2006/07年度大豆期末库存的预测为5.75亿蒲式耳,这是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这也给下一年度遗留了大量的大豆。目前市场普遍认为2007/08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会大幅下降,但是,只要库存能够稳定在2.5亿蒲式耳左右,大豆的供求关系就不会紧张。从这样的基本面来说,大豆价格不会得到自身供求的太大支持。在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明年大豆种植面积下降850万英亩,期末库存还是能够实现2.5亿蒲式耳水平。但是,这样的结果能够实现是建立在理想天气的前提上。无论是42.7蒲式耳/英亩还是43蒲式耳/英亩的单产水平,都是美国历史上比较高的单产,而只要天气稍微出现问题,导致单产回落到40蒲式耳/英亩,那美国大豆的供求将极度紧张,甚至远超于2003/04年度。实际上,美国大豆单产超过40蒲式耳/英亩至今也只不过出现4次,要达到此水平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

    生物能源继续支持豆油

    在生物能源方面,前一阵原油的下降让人对于豆油在生物柴油的应用前景产生了怀疑。但是近段时间原油价格逐渐企稳并且回涨,之前因为豆油价格相对较高而受到抑制的生物柴油需求将会重新启动。而从更长的时间来看,在小布什对于生物能源的美好预期中,2015年要实现的350亿加仑生物能源消费目标不可能完全来自于玉米,否则即使以美国全部的产量也难以实现,这就会使豆油在其中也会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从成本角度考虑,当原油价格稳定在50美元/桶以上时,使用豆油等生物能源来替代是有利可途的。

    而从更长的时间段来说,中国仅食用豆油的需求就存在着非常大的增长空间,而除非南美继续扩大豆播种面积,否则,大豆产量恐怕难以赶上中国的需求增速。目前,中国豆油的人均消费只是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按照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近几年的增长速度,中国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豆油,原来主要豆油供给国阿根廷价格优势的减弱将会使中国需求部分转向美国,这对于降低目前高企的美国国内库存无疑十分有利。

    此外,尽管美国2006/07年度大豆丰收,豆油库存庞大,而南美不出意外的话也会有颇为可观的产量,但是在全球范围内,豆油库存却是处于近几年低点,而其还要满足新兴的工业需求,供给任务会进一步加重。

    中国短期内的供给紧张

    2006/07年度全球大豆供过于求,但是短时期内局部地区的供应紧张并非不会存在。目前国产大豆相对进口大豆和玉米而言,价格明显偏弱,而国内农民手中所剩大豆,据有关方面估计已经不到三分之一,农民后期看涨心理较强,销售意愿减弱,导致短期内国产大豆的供应有限。目前国内东北三等大豆的收购价格已经上涨到2700元/吨左右,但所能收到的大豆量仍是十分有限。

    进口方面,港口库存大豆数量自一月中旬就开始不断下降,已经不到国内的月均消耗量。这一方面是因为美豆价格和运费的上涨使得不少大豆到港延期,另一方面国产豆供应上的困难使得国内需求对于进口豆的依赖性依旧,虽然即将进入消费淡季,但我们仍可以看到每天港口的大豆消耗量还是保持了10万吨左右的水平。整个一月,国内大豆到港量预估是180万吨,较前一个月的243万吨和前三个月的平均水平230万吨急剧下降。需求方面,由于早期对生猪疫病以及禽流感的担心,国内禽畜的存栏量一直不高,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受到极大限制,导致禽肉价格高涨,而禽肉的消费并不具太大弹性,价格的高涨又会促使养殖企业加速补栏速度。内外紧逼,很可能会出现短时间内的供不应求,

    这种供应上的短缺仍属暂时现象。从美国过去一个月的出口销售报告可以看到,中国买盘在这段时间里表现积极,截止到2月1日,美国对中国已经装运了近170万吨大豆,这意味着后市中国到港大豆量将会有较快增长。2月份将会有改于过去几年的冷淡局面,港口库存会逐渐增加。

    二月供求报告(大豆)

    美国农业部即将在2月9日公布二月份世界农产品供求报告,而在全年的十二份报告中,二月报告对于市场的影响是极其有限,因为所处时间的问题,一些重大数据都不大可能出现太大调整。这次,我们同样不期待美国农业部会对大豆的供求数据进行太大调整。由于南美一直以来较为理想的种植条件,与之相关的数据应该会出现相应调整。

    首先,南美产量可能调高。南美大豆自种植以来天气一直非常配合,虽然最近几天在阿根廷出现了干旱,在巴西也发现了大豆锈病,但这些目前来看还不至于对最终产量造成太大破坏。因此美国农业部很可能会调高产量预测,但是幅度上笔者还是倾向于保守。另外市场上目前对于南美大豆产量高估的论调比比皆是,美国农农业部的调整不会比他们更过分。此外,南美大豆今年可能会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对美国大豆展开竞争。

    其次,美国国内的压榨需求和出口销售可能调高,但幅度不会太大。在过去的四个月里,美国国内大豆压榨要明显好于去年,压榨总量达到615.4百万蒲式耳,较去年同期增加24.7百万蒲式耳,一季度的豆油消费也增加了近10.4%,寒冷的天气使得市场预期豆粕(2737,22,0.81%)消费增加,而有关数据也证实了这种预期。豆粕和豆油在一季度里表现出来的消费增速均超过了美国农业部之前预测的年均增速。在出口销售上,美国大豆的需求表现更为突出,过去20个周的出口总量比去年同期高出近20%,而美国农业部预测的年出口增速为18%。鉴于这几个月的情况,我们可以期待在二月报告中看到这两方面数据的调高,但是幅度不会太大,因此南美的大豆是会削减美国大豆的出口。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