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豆粕整体行情由跌转升,主要由于终端市场的成交人气趋于回暖,支撑油厂跟随外盘提价豆粕现货,这对豆油价格走势构成短线趋跌压力。
不过,国内豆粕整体价位仍相对偏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却不断攀升,造成部分地区油厂面临加工亏损的压力,也将限制节前豆油市场跌价空间,具体情况现简要分析如下:
其一,豆粕行情趋于盘整,国内豆油跌价空间续显。1月中旬期间,国内豆粕出厂价格强劲反弹,但受养殖业周期影响,终端买家的采购需求同比明显疲软,迫使中小油厂竞相采取高报低走的促销策略,较低价位的豆粕实际成交也随之出现回暖迹象。
目前,国内普通豆粕出厂均价为2275元/吨,周比回落10元/吨,但较前期低点仍有10元/吨的回升,库存偏低或存在看涨预期的饲料买家,对当前豆粕价格接受度已有所提高。
其二,节前买方市场格局,促使厂商抛售库存豆油。随着春节临近,国内肉鸡、生猪上市量明显增多,这对植物油消费市场带来间接抑制,而去年11月下旬豆油价格的突发性暴涨,也使得节前终点站端市场的备货需求弹性明显疲软,截止到目前,国内四级豆油出厂均价在7239元/吨,周比回落了80元/吨,再创年内均价最低。
最后,期货外盘强劲趋升,国内油市场仍获成本支撑。2月1日,CBOT主力3月大豆合约收盘价在736.75美分/蒲式耳,较上一交易日大涨15.25美分/蒲式耳,创下近一年半来的收盘新高;同日,主力3月豆油合约收报30.37美分/磅,收高0.79美分/磅,盘中创下30.55美分/磅的合约新高。
按目前外盘期价折算,今年3月对华装船的进口大豆,到国内港口的完税成本接近3100元/吨,明显高于目前港口分销价,同船期到港的进口南美豆油,折算成本区间在6800元/吨左右,低于港口7000元/吨—7100元/吨的市面价格。
综上所述,目前期货外盘牛市格局依旧,支撑大豆进口成本明显高企,而国内油厂整体盈利状况不容乐观,预计将限制节前国内豆油跌价势头,但市场基调短期仍将平淡演绎。
建议关注后期进口毛油到港数量及成本,包括各地豆粕现货价格水平,不排除局部地区豆油出厂价格振荡加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