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豆油资讯 » 正文

我国厂商采购进口豆油意愿较强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2-05  
     前一周我国厂商采购美国豆油2.6万吨,这是本年度以来我国第六次购买美国豆油,显示目前我国厂商采购进口豆油意愿仍然较强。截至前一周末,我国累计采购本年度装运的美国豆油13.47万吨,其中10.87万吨已经装运完毕,预计此次购买的2.6万吨豆油很快会运往我国。我国厂商除购买美国豆油数量明显增多外,近期采购南美豆油数量也出现明显增加。去年12月份至1月下旬,我国厂商累计采购了约50万吨的南美豆油,到港成本675-685美元/吨,采购方除中粮集团和益海集团之外,还包括国储库和粮油贸易商。这些豆油船期为2-7月,其中约25万吨于2、3月份装运,另外的25万吨于4-7月装运。目前我国豆油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2月船期南美豆油到我国C&F价格为685美元/吨,折合到港完税成本6670元/吨,明显低于沿海地区7200-7350元/吨的四级豆油价格,我国厂商后期仍有可能大量采购进口豆油,这将对国内豆油价格带来压力。

     上周各地大豆初榨收益普遍下降

     上周国内油粕价格继续下跌,大豆进厂成本继续保持高位甚至略有上升,受此影响,油厂初榨收益普遍下降。

     在进口大豆加工方面,上周进口大豆平均初榨收益为24.7元/吨,较前一周的76.0元/吨下降51.3元/吨,接近于过去一年18元/吨的年均加工收益,说明油厂加工收益已处于正常区域。

     由于豆油、豆粕需求持续不旺,市场各方大多认为油粕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在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继续趋于上升情况下,沿海地区油厂加工收益短期内很可能会继续下降。

     在国产大豆加工方面,上周黑龙江地区国产大豆压榨收益为1.1元/吨,较前一周的21.6元/吨下降20.5元/吨,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

     2006年黑龙江地区大豆平均压榨收益为44元/吨,高于进口大豆18元/吨的平均收益。但在最近两周,黑龙江地区大豆加工收益已明显低于沿海地区。由于加工收益下降迅速,黑龙江油厂提价收购大豆意愿较低。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