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国内走势反差巨大 农产品期货涨势是否能够延续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1-22  
      上周美国农业部1月份的供需报告导致了国际农产品价格暴涨,但国内农产品市场却独立于外盘而行走,上周一的国内农产品市场在经历了一个涨停板之后,接下来的几天投资者的追高兴趣即大幅衰减。国内外农产品走势的巨大反差禁不住引发人们的疑问,农产品价格在经过如此凌厉的上扬之后,其涨势是否能够得以延续呢?

    大凡商品市场的超级上涨基本可以粗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由于本产销循环之内供需紧张而导致的价格上扬。在这种情况之下,由于价格对下一个产销循环的商品产能能产生反向调整的"跷跷板"作用(经济学上称之为"蛛网效应"),使得本产销循环内的供需紧张的状况在下一个产销循环中得到缓解或解除,因此这种上扬一般是有节制的上扬,一般称之为价格的"商品属性"。但如果人们预期,到下一个产销循环中,"蛛网效应"仍不足以缓解供需紧张,那么人们就会从现在开始纷纷囤积商品,从而"人为"导致供需关系更为紧张,这种做法一旦在市场中流传开来,那么商品价格就会突破固有区间,向新的高度非理性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把价格表现称之为"金融属性"。

    由于农产品本身具有年生产周期,因此其价格的"金融属性"在一般年份不会体现,因为农产品市场基本相当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是生产者众多,各种生产资料可以完全流动,产品全世界范围内并无大差异,生产者永远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任何一家生产者都无法完全垄断农产品的生产资料,如土地和劳动力,同时也不能排斥其他生产者的介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替代品也会对单个农产品价格进行反向调节,同时各国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作用也不可忽视。

    然而在投机市场中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一夜之间轰然倒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价格上的非理性的"突刺"足以杀死你精心养了十年之久的会下金蛋的鹅,资本市场上的金钱游戏就像儿童们经常玩的电子闯关游戏,也许你已经闯过了99关,但在最后的一关仍会"血洒疆场"。

    那么,今年的农产品市场会不会是价格的"突刺年"呢?这需要我们从商品价格"金融属性"的成因上去细心考量。前面说过,商品"金融属性"体现的前提是本产销循环"蛛网效应"的减弱或失效,所以在判断农产品会不会形成长期牛市的时候,我们至少要把2006/2007产季和2007/2008产季两个产季综合起来考虑。

    之所以我们要连续考虑两个产季的供求,因为令我们惊奇和不解的是,本产季农产品除了小麦的生产出了一点问题之外,大豆和玉米的生产基本正常,按照常规的"蛛网理论"怎么也无法解释玉米价格能会上涨到近十年的高点。实际上,美国农业部1月份的报告之所以这么有震撼力是因为它使得人们对2007/2008产季的玉米供需开始出现担心。让我们先撇开美国农业部那些专业数字不提,举一个通俗一点的例子。如果一个家庭有十亩地,养活全家共十口人,如果某一年,天气不好,少收了几斗谷子,于是全家人会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以期度过这个荒年,因为也许明年老天爷不会这么苛刻。但是,如果这家人突然又新增了十口人,那么今年要挨饿,明年也注定不够吃。本轮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由于目前全球经济变革造成的,农产品需求刚性的速度给农产品的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全球范围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新增供应遇到了瓶颈。2006/2007年度美国玉米库存消费比为6.4%,2007/2008年度可能在5%以下,美国玉米的供求关系由紧张到更紧张;2006/2007年度美国大豆库存消费比为18.8%,2007/2008年度可能在6%-8%,美国四十年来大豆库存消费比的最低水平为5%,换句话说,2007/2008年美国的大豆库存消费比会一下子从25年的高点,直落到40年的低点附近,大豆的供求关系彻底被颠覆。

    由于中国玉米需求的刚性增长主要靠玉米的饲料需求来拉动,而美国的玉米需求增长主要是靠燃料乙醇等工业需求拉动,因此中国玉米价格走势相对于国际市场偏弱是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但这不能用来解释目前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短期下跌。事实上,由于今年我国春节来得比较晚,东北农民大规模的卖粮活动在节前提前开始,国内贸易商在完成粮食收购的同时,开始加大在期货市场上做空的力度,但短暂的期现利润的吸引可能会构成贸易商的陷阱,因为一旦中国玉米价格延续"金融性"波动,那么他们有可能重蹈去年铜市场上贸易商的覆辙。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