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企业趋向于集团化 操控国内市场定价心理
近年来,国内油脂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强强联合、吞并收购行为在各企业之间时有发生。目前的国内油脂市场已经形成了几家大型企业“振臂一呼而云集响应”的局面。而这些大型的油脂企业虽然没有在市场上形成行业垄断,但市场上常常形成大型企业炒作市场,由此引起市场整体行情波动的态势,因此,在市场定价的过程中,大型的油脂企业往往会产生主导性的影响。而近期中国大豆网在与有关市场人士的沟通中得知,面对高位调整的国内豆油价格,在对后期国内大豆行情看好心理的作用下,一些油脂企业传出消息,将联合力挺豆油价格,并希望豆油价格至少在年前可以维持在当前的较高价位上。虽然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可能是油脂企业的又一次炒作,但我们却不能否认这样的“风声”将可能对国内豆油市场形成实质性影响。在心理影响的同时,由于进口毛豆油大部分掌握在大型油脂企业的手中,因此从供给上影响市场的可能性也是真实存在的。由此可以说,这些集团化的油脂企业对国内油脂市场定价心理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国内豆油价格冲上高点 政府试探进行宏观调控
11月中、下旬,国内散装豆油价格出现暴涨行情,散装一级豆油集中销售价格迅速上冲到了8000元/吨,已经与历史高点非常接近。在此之后,国内农副产品价格纷纷大幅上涨,一些影响到国计民生
的产品价格实现了较高的价位。国内相关市场一时间出现了局部的振荡,并有蔓延全国的趋势。为了稳定市场,各地政府纷纷采取对策,先是相关部门分析市场,引导终端需求方,正确面对市场,避免抢购浪潮的出现。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先后传出:若价格过高、突破理性价位的话,国家将会出面平抑油价。虽然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确切地分析出,怎样的豆油价格会成为政府平抑的“基点”,但是平抑的消息,无疑对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豆油价格至少不会出现前期一样飞速上涨的势头。从供应上,政府方面也在进行着努力,试图转变市场心理。华北地区7150元/吨的国储毛豆油对外销售,就是政府试探着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缩影。
豆油供应紧张需求迟缓 买卖双方极力争夺市场
据12月15日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口毛豆油的实际到港数量为5万吨,低于市场预期,而今年1-11月毛豆油128万吨的到港数量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6%。与此同时,在豆粕库存压力以及大豆原料不足等因素的作用下,截至12月上、中旬,国内各地油厂的开工状态都很不尽人意,再加上油厂前期低价合同的销售,油厂手中的豆油库存量就显得比较紧张。而贸易商在当前较高的油价面前,储备豆油的心理较弱,因此在前一段时间,以与油厂差价较大的低价进行了抛售,之后虽有补库的愿望,但是实际采购并没有增加,豆油市场的中间库存量也显得比较紧张。综合分析,目前国内豆油市场的现货供应可以说是非常紧张的,为卖方挺价的行为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较高的豆油价格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节日备货迟迟没有展开,市场需求扩大缓慢,虽然市场人士仍然认为未来节日需求将对市场形成拉动,但是究竟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现在还很难说,至少元旦之前豆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较小,预计豆油市场将在买卖双方的争夺中维持总体平稳、局部波动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