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市场整体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大豆市场供应仍较为充足,贸易商的收购只是将大豆从农民手中转移到贸易商手里,而并没有用于消耗,因此致使后期国内大豆现货市场的上涨走势存在一定的压力。但从未来大豆市场将出现的以下各种有利条件看,国内大豆现货价格将呈现稳中小幅上调的态势,整体还是看好的。
条件一:贸易商的收购将逐渐活跃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采购,产区贸易商手中已经拥有了大量低价大豆存货,由于各地贸易商一直在囤积而并未销售,因此收购大豆的资金逐渐紧张起来。东北产区西部地区贸易商对大豆长远的行情仍然看好,担心出售之后收不到大豆,因此继续囤积意愿很强;但产区中部、东部多数贸易商出于稳妥考虑,开始出售前期压货,并打算在以后再采购一批囤积。而且,佳木斯以东等地区油厂在12 月13 日暗自将大豆收购价格上调20 元/吨,在2480 元/吨的价位进行收购,这也刺激了中间商的收购积极性,只不过当地农民惜售依旧,整体成交量提高幅度有限。从目前的交易看,产区食用大豆收购不温不火,油豆、食用豆(特别是大粒豆)兼做的贸易商收购依然比较积极。单纯经营食用豆的贸易商,在销区价格走低、利润空间缩小,且作为食用豆筛选后剩下的豆瓣销售成交情况不如大豆上市之初活跃的情况下,食用豆贸易商的收购积极性进一步降低,今后一段时间,贸易商收购对后期国内大豆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
条件二:油厂存货不多收购将增加
最近导致油厂大豆收购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不是油粕产品销售状况问题,而是各地的物流问题,特别是油厂的资金状况。目前不仅是贸易商资金有限,就连大型油脂企业的资金周转也出现了问题,而且由于东北部分地区降雪、交通受到影响等情况的出现,使各地,尤其是产区交易进一步趋弱。但是由于各油厂的表现不同,对大豆的采购报价表现也各不相同,产区西部及河北等地厂家坚持低位采购;而陕西等地油厂的采购价格却有稳中上调的趋势,这也是较正常的,因为油厂大豆库存不多,而压榨利润都比较高,截至12 月14 日,西安地区油厂压榨利润为260 元/ 吨,因此当地油厂可以损失一定利润而提价大量收购大豆。由于国内各地大型油厂大豆存货不多,因此随着资金的回笼,国内大豆价格还是有上涨空间的。
条件三:销区市场存货将逐渐减少
从上月初开始,由于产区油厂大豆收购价格趋稳,各地贸易商向销区市场送货不断增多,其中有一部分原料是原本打算运往油厂的质量稍差的油豆,这些大豆大多被送到了山东以南的江浙一带,使这一地区大豆销售价格下跌了60 元/ 吨的状况。目前销区市场存货依然较多,交易变得平缓,而进入本月以后沿海地区厂家停产增多,内地大部分厂家限产,这更加重了产区市场的悲观气氛,但使产区向销区的送货减少,且随着春运的日益临近,火车货物运输并不会有明显增多,市场到货量不会增加,这将有利于减轻市场上大豆存货的负荷。而河北、河南等销区几乎没有了当地所产大豆,因此周边油厂入市交易必然增加,从而促使国内大豆整体成交状况好转。
条件四:豆油豆粕走势将逐渐转好
近几日东北产区中小油厂销售豆油一直非常积极,以致于部分油厂库存偏低,由此,一旦节日临近,豆油需求稍有好转,豆油价格就有迅速上涨的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油厂对大豆的采购报价。由于贸易商采购豆油心理增强,12 月12 日黑龙江、广东等部分地区豆油市场报价提高了60 - 100 元/吨,因此部分厂家大豆的采购报价也顺势提高了20 元/ 吨。然而目前,油厂压榨利润略有压缩、部分油厂豆粕库存压力仍没有得到缓解,借美盘振荡调整报价,用以刺激出货速度和促使中间商尽快执行前期合同的厂家较多,因此,部分油脂企业对大豆的收购力度不大。然而,高蛋白豆粕销售维持较好态势,价格并没有出现下调。随着今后一段时间节日的到来,加之饲养牲畜对饲料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豆粕、豆油的库存得到消耗,国内油厂的开工情况将逐渐有所好转,现货交易也将出现活跃态势,这将使国内大豆价格出现上涨可能。
条件五:美盘及进口支撑国内现货
对于国产大豆而言,进口大豆状况一直是各地油脂厂商,特别是沿海地区企业的关注焦点,然而在国内大豆明显减产的前提下,最近几个月的进口大豆数量并没有增多,而且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此外,从远期进口理论成本预测值来看,由于期货和国际海运费用等条件变化不大,今年12 月份和明年1 月份进口的大豆成本已经基本锁定,且相对透明,在正常运作的情况下,这段时间到港的美国大豆到货成本在2880元/吨左右。而且今后几个月南美的出口大豆远期成本也不会有明显回落。由于美盘期价今后炒作即将以南美天气为主,因此不排除美盘因南美天气而出现振荡走高的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支撑国内大豆价格,也在不同程度上促使国内油脂厂商收购积极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