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之所以大举闯入,是因为国外粮油贸易商看好我国巨大的食用油消费市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仍然会保持着全球大豆最大消费国的地位。在以美国为主的跨国“粮油贸易帝国”成功地控制了南美(巴西、阿根廷)大豆产业之后,又迫不及待地觊觎中国的食用油消费市场和大豆资源。我国应高度警惕大豆产业的“南美化”现象,即国际资本对南美大豆资源的掠夺和控制。
4.大豆产业科技落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打铁还得自身硬,我国大豆产业面临国外资本控制的隐患,也有我国主观的原因。我国何以由“大豆王国”,变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何以国内巨大的大豆压榨市场被国际资本占据大半江山?其中,除了上述的客观原因之外,在主观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国大豆科技落后,自主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其主要表现是:一是缺乏高油优质专用大豆品种;二是高产优质大豆栽培技术体系不健全;三是与大豆育种栽培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储备不足;四是大豆深加工技术落后。我国大豆产业与先进国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距:一是单产差距。2000年,欧、美等13个国家的大豆单产都超过2000公斤,高于中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大豆产量依次为:2561公斤/公顷、2400公斤/公顷、2354公斤/公顷、1705公斤/公顷。目前,我国大豆单产居世界第15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5%。二是投入产出差距。以2000年为例,美国、巴西、阿根廷分别以占世界40.1%、18.5%、11.70%的大豆种植面积,生产出了占世界总产量46.5%、20.2%和12.5%的大豆。同年,我国以占世界12.7%的大豆种植面积,却只生产世界总产量的9.5%的大豆。投入产出的差距,反映我国对大豆产业的有效的技术支持薄弱。三是品质差距。目前,国产大豆含油率一般只有16%-18%,而美、巴、阿大豆的含油率却高达19%-20%,相差2-3个百分点。加上国产大豆混种、混收、混存,含杂质量较多,明显降低了大豆的品质,自然也削弱了国产大豆的竞争力。四是科技差距。我国大豆科学研究力量极其薄弱,资金等投入较少,很难适应需要。
5.大豆商业信息不对称,危害我国大豆产业安全。迄今,我国大豆产业都缺乏准确的、全面的信息。特别是在大豆收购、库存、压榨、大豆成品的销售行情等方面,更是难找到系统、全面的信息资料。多年来,我国大部分油脂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主要参考美国农业部或外商提供的大豆市场数据资料。以他人之数据作为决策依据,难免跌入他人之陷阱。2004年3月,国内无序竞争的大豆压榨加工企业集中采购美国大豆,价格为4300元/吨。货物到岸后的一个多月里,大豆价格风云突变直线暴跌,猛降到3100元/吨,每吨降价高达1200元,也就是说,不计其他费用每吨净亏1200元。巨额亏损把中国大批依赖进口大豆为原料的油脂企业推入绝路。
我国大豆产业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隐患,已经并将可能导致更大的负面后果:一是中国大豆产业逐步丧失生存发展空间,完全陷入国外粮油贸易商的控制和垄断。如前述,迄今我国国内大豆进口货源的80%受控于国外粮油贸易商,国内大豆实际压榨量的50%左右受控于国外跨国公司。二是进口大豆挤压国产大豆的市场空间,迫使国产大豆价格下降。目前,大豆价格比去年同期跌落近20%,会给大豆主产区农民增收带来很大困难。三是大豆超量进口,很可能诱发农民“卖豆难”。四是大豆贸易和竞争秩序扭曲,导致国内油脂企业大面积亏损。2004年突发的大豆“价格波动”事件暴露出大豆贸易和竞争秩序的不公平,带来的深重影响触目惊心。我国油脂企业的亏损额高达60亿元,大批中小油脂企业停产、转产或破产,大豆压榨加工业至今举步维艰。五是扰乱国内市场稳定,危害国家粮食安全。食用油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豆油在居民食用油消费中占的比例高达38%,大豆粕为现代饲料工业提供了60%以上的优质蛋白饲料来源。如果大豆产业为国外粮油贸易商所控制和垄断,必将使我国丧失对大豆的宏观调控能力,危害国家粮食安全。
形势的确严峻,并非骇人听闻。我国大豆产业处在前进还是后退,壮大还是萎缩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资本控制性、垄断性、步步紧逼的压力,如果不采取有力的反控制、反垄断的综合性配套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四、振兴我国民族大豆产业的出路和策略
今日之中国民族大豆产业,正处于进退兴衰的历史路口。“避害兴利,避退促进,避衰促兴”,尽快振兴我国民族大豆产业是重大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对于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粮油贸易商跨国公司的雄厚实力,我国民族大豆产业处于弱势。在以弱对强的形势下,我国必须寻求正确的出路和策略。包括: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对大豆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扶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组建油脂企业“集团军”,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民族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成熟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风险防范和管理,增强我国大豆在世界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建立全国大豆产业协会,密切产业协调合作,加强产业自律管理;健全与完善大豆信息系统,采取信息化管理,防范国际贸易中的“陷阱”等。
第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我国“大豆安全”保障体系。大豆是我国推向市场和利用国际市场最早的大宗农产品,不仅商品率很高,而且市场化程度也很高。这一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推向市场不等于放任自流,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意。近年来,面对国外资本的垄断性并购,政府在策略上或许有所缺失,主要表现在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对民族大豆产业造成损害。因此,政府需要尽快加强宏观调控。如前述,国际大豆市场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农业部报告的影响。从其报告的内容、发布的时机及其与美国基金和美国粮油跨国贸易商间的默契看,美国政府对市场的调控是成功的。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在这一方面基本上呈空缺状态。这暴露了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如何利用政府资源认识不足,应加强认识,尽快建立我国“大豆安全”保障体系,包括:(1)继续实施“大豆产业振兴计划”,提升我国大豆现代生产体系;(2)完善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在内的大豆交易市场,健全我国大豆现代流通体系;(3)发展精深加工业,延长大豆产业链,“做大做强”大豆压榨加工业体系;(4)兴建大豆仓储、运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立大豆现代物流体系;(5)确定国家大豆自给率指标,从我国资源状况和需求趋势估算,大豆自给率可确定在60%到65%。从总量控制入手,就可基本保护我国的民族大豆产业;(6)把大豆安全纳入国家粮食安全的“预警、应急”体系中,在适当地点选择若干家国有或者国有控股大型食用油脂加工企业作为定点企业,赋予应急和调控职责;(7)加快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建立为我国大豆产业“保驾护航”的法律体系。我国应尽快对外资强力渗透风险进行评估,运用相关政策和法律手段化解外来风险与不利因素。同时应该尽快出台《反垄断法》,从法源上阻断国外资本的掠夺式并购,使国内大豆压榨加工业以及经济安全等得到法律上的保障。
这里,还要顺便提出“技术贸易壁垒”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加,我国成为技术贸易壁垒的最大受害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一方面要有力打破国外的歧视性贸易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又要运用合理的技术。这样,除了可以把有危害性的大豆拒挡在国门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调节大豆的进口进度,帮助相关企业进行贸易避险。
第二,组建中国油脂企业集团,提高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一个产业的活力与竞争力植根在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采用新体制、新机制的企业上。目前在我国,大多数榨油加工厂都是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设备旧,技术落后。所以,我国急需培育和组建少数上规模、上档次、体制新、机制活的有实力的油脂企业集团。同时还要考虑建立投资基金。我国只有具备大型油脂企业集团,才能有机会绕过跨国粮油贸易商直接得到南美的大豆资源,也才能有实力在当地建立以仓储为基础、以物流为延伸的大豆生产供应链,从而避开跨国粮油贸易商所架构的大豆供应链的风险。近期中粮和中谷两大粮油集团的强强合并就是组建大型“中国粮油航空母舰”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大举措。汇福粮油集团与阿根廷开展的大豆及铁路联营合作则开了中国企业在南美参与生产、物流环节构建大豆生产供应链的先河。组建有若干实力的投资基金,是强化我国大豆市场定价权、抗衡国外势力渔猎中国买家、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力量。当然,这需要监管部门与相关机构进行整合培育。
第三,扎实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振兴民族大豆产业的战略基点。只有抓紧抓好这一战略环节,才能解决我国大豆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如产业技术水平低、投入产出比小等重大问题。只有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才能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市场垄断,解决受制于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我国民族大豆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包括“大豆产业安全”)中赢得主动。只有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并作为我国民族大豆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才能开拓其新的未来和广阔的前景。总之,增强我国大豆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掌握知识产权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应对外来冲击的有力武器。目前,我国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大力加强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在含油率及单产方面的科技研发,以提升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综合竞争力。据媒体报道,一项使大豆亩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蛋白质含量超过美国大豆、脂肪含量与美国大豆持平的新技术——“大豆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近期在哈尔滨已通过了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若推广这一技术,能使大豆产量提高11.5%上下,流通价格提高10.7%左右。对这样的自主科技创新的大豆先进科技成果应尽快推广应用。二是延伸大豆产业链,走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研发综合开发利用大豆资源的先进科学技术,像大豆蛋白、保健品与化工产品的研制等,以提高大豆附加值和大豆压榨加工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创新大豆产业信息系统,即形成全国统一的集大豆生产、消费、流通、期货及国际大豆产与销的各类信息为一体的大豆信息系统,掌握国内、国际大豆的全面、系统、准确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经营,以灵敏的信息为武器防范国内外大豆市场的各种风险,保障我国民族大豆产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第四,建立大豆产业协会,相互协调,步调一致,共兴民族产业。设想建立的大豆产业协会,不同于目前存在的各种协会。它是由大豆生产、贸易、加工、科研,以及相关的服务部门的代表所构成,是一个关系大豆产业的社会性“大协会”,而不是局限在某一行业的“小协会”。大豆产业协会要通过定期交流信息、经验、资料及对国内外大豆市场的发展趋势的看法,协调对策和行动。它特别要作为中小油脂企业的“顾问”,为其提供咨询。此外,大豆产业协会还要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以及防范和避免国际市场风险,以保证民族大豆产业稳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