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大豆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了不小的业绩,应给以充分的肯定。然而,我国民族大豆产业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需要认真研究排除的隐忧。概括起来有“三个严重”和“三大隐忧”:一是全国大豆加工业产能有一多半处于闲置状态,浪费严重;二是大豆进口量已经超过国产大豆的总产量,大豆压榨加工业对进口大豆依赖严重;三是外资大举进入中国油籽压榨加工领域,在油籽压榨能力已经大大超过实际需求的情况下还在猛烈扩张,企图进一步占领我国的油脂消费市场,我国民族大豆产业的生存空间日益受到严重挤压。
1.产能大幅超过需求,加工能力闲置严重。我国大豆压榨业的猛烈扩张,导致其产能增加过快、过猛,严重过剩。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国外资本大举进入导致的盲目扩张,促使我国大豆的压榨加工能力迅猛增长。2003年我国大豆压榨加工能力已接近5200万吨,目前全国年加工大豆的能力已经超过8000万吨,加上花生、油菜籽、棉籽、葵花籽等油料的加工能力,我国的油料加工总能力已超过亿吨,成为世界上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国家。大豆压榨加工能力已经严重超过实际大豆压榨量。2005年,全国大豆实际压榨量约为3350万吨,全国大豆压榨加工能力是实际压榨量的2.6倍以上。针对这种新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早在2005年3月初就发布了行业预警报告称,“我国现有大豆压榨能力是实际需求的2.6倍以上,大豆压榨业的年综合平均开工率不足40%,国内大豆压榨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但是,国内油籽压榨产能的扩张并没有因此而得到遏制,反而出现了加速扩张的反常现象,大豆压榨加工业由沿海向内地迅速扩张,加剧了大豆压榨加工能力的闲置浪费。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大豆的实际压榨量的增长幅度都远远低于大豆加工能力的增速(见表3)。
2.大豆进口量剧增,对“美洲豆”趋向严重依赖化。1995年是我国大豆产业的分水岭。此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此后,我国变成大豆净进口国,而且进口量越来越大,大豆压榨业对国外大豆的依存度不断加剧,进口量猛增。所谓我国大豆压榨业对进口大豆依存度的概念是指大豆进口量与大豆压榨业对大豆实际需求量之比。从2000年到2005年,大豆的进口量与实际压榨量的比重由55%提高到79.37%,提高了24.37个百分点;大豆进口量占国产大豆的比重由67.49%猛增到156.41%,增长了近89个百分点(见表4)。
从1995年我国首次成为大豆净进口国后,大豆进口一直持续至今。2000年,中国大豆的进口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达到1040万吨,占当年国内大豆生产总量的67.5% 。2001年,大豆进口量又在上一年进口量剧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54万吨,达到1394万吨,占当年总产量的90.5%。到2003年、2004年,大豆进口量突破2000万吨大关,分别达到2074和2023万吨,依次比当年国产大豆总产量高出534.7万吨和282.9万吨。在此期间,与我国大豆进口量相对照,大豆的出口量很小,而且逐年减少(见表5)。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我国进口大豆的货源供应也由少数跨国粮油贸易商所控制。例如,ADM、邦基、嘉基、路易达孚等4家公司就垄断了我国80%的进口大豆的货源。照此发展下去,还何谈中国大豆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动权?
在经济趋向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适量进口国内市场需要的农产品,像小麦、大豆、大麦等是必要而有益的。但是,应该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一般认为,如果进口增长有利于国民收入增长,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合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有利于保护环境,那么,这样的进口增长是积极的。否则,是消极的,必会产生负面效应。实际上,我国大豆进口价格在很大程度上被人“牵着鼻子走”,明显受制于以美国为主的国外粮油贸易商的价格控制,形成了“南美人种大豆、中国人买大豆、美国人卖大豆并决定价格”的现象。大豆的交易价格更多反映了美国国内的行情,并未全面反映国际大豆供求关系。同时,大豆进口合同采用的是美国粮商提供的合同文本,保护的是大豆出口商的利益,而不利于大豆进口方。例如,美国大豆出口合同条款规定出口大豆的杂质为1%,而我国进口合同规定进口大豆的杂质量为2%,导致大豆出口商向出口大豆中大量掺假。还不可忽视的是,对大豆的超量进口,越来越严重地挤压我国大豆产业的市场空间,影响农民增收。据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分析报告:2006年4月以来,每月运抵进口大豆的数量在250万吨以上,价格也比较低,使黑龙江省种豆农民手中积压40%的产品待售。至今大豆供大于求的压力持续不减,同时豆粕价格下跌使榨油厂亏损依旧。由此可见,我国大豆产业现在承受着强大的来自外部的压制力量。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大豆王国”,过度依赖美国、巴西、阿根廷等“美洲豆”,会严重挤压国产大豆生存空间,会左右国内大豆的市场价格,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甚至于丧失我国大豆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为振兴我国民族大豆产业,要减弱对国外大豆的过度依赖性,增强我国大豆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