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进口大豆来势汹汹 国内产销愁云惨淡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2-11  
     专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大豆产业的扶植力度,制定鼓励大豆种植、收购、加工、出口等配套性优惠政策,调动豆农的种植积极性和粮商的收购积极性。此外,应该成立一个反映大豆产业整体利益的行业协会,发挥联合采购的作用,增强我国大豆产业的竞争力。

    1 收购价格低于成本

    大豆销售遭遇寒冬

    眼下正是大豆收购的季节,可是,今年豆农们却怎么也乐不起来。记者了解到,黑龙江等大豆主产区一些地方的收购价格甚至低于大豆的种植成本。

    “没法卖,赔钱。”豆农们如此表示。大豆种植的现金成本约为160元/亩,加上130元/亩的包地费,合计成本为290元/亩,扣除各项补贴收入21元/亩,折算成大豆成本在1.22元/斤,比去年上涨0.08元/斤。按照目前黑龙江平均大豆价格1.14元/斤计算,农场种植户出售大豆将出现亏损。

    记者了解到,2003年的时候,大豆的平均收购价还在1.5元/斤,最高甚至涨到1.86元/斤,2004年就跌到了1.3元/斤,2005年为1.13元/斤,已经跌破了成本价。而今年,在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的一些地区,大豆的收购价格已经降到1.1元/斤。与此同时,由于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涨价,再加上土地租金,每斤大豆至少要卖到1.3元/斤才不赔本。

    据中国大豆网总经理刘兆福介绍,目前黑龙江农民手中还有20%的大豆没有出售,比往年高了一倍,部分地区的比例更高得惊人。黑龙江佳木斯地区的一位乡镇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他们镇的农民手中还有60%的大豆没有销售,现在价格越来越低,农民苦不堪言。

    对于大豆收购企业来说,今年的收购情况只能用“惨淡”来形容。由于农民都不愿在成本以下销售大豆,因此黑龙江的很多油脂企业面临无米下锅的局面。黑龙江省海北镇诚信粮油公司的栾总经理则抱怨说,现在,他们每天收购的大豆量,都不如过去的1/10。“农民的大豆库存在增加,我们却在迅速减少。”黑龙江九三油脂的副总周有金说,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春节之后,一直以“非转基因”豆油压榨为主业的九三油脂,将陷入无豆可用的困境。

    大豆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产销脱节的情况。“从今年的9月到11月初,我们的市场竟然没有一斤的交易量。”黑龙江省海伦大豆交易市场总经理林士辉说。

    2 进口量大价格低

    国内产销受挤压

    一面是国内大豆市场的愁云惨淡,一面却是日益增长的大豆进口数额。记者了解到,今年1至10月份,我国进口大豆235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7%。据海关统计,今年1至10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大豆1415万吨,增长22.1%,占同期进口总量的60.2%;国有企业进口大豆604万吨,下降14.3%,占同期进口总量的25.7%;私营企业进口大豆279万吨,增长62.3%,占同期进口总量的11.9%。

    需要注意的是,大豆进口额增长的同时,进口价格却在不断下跌,今年前10个月,大豆的进口平均价格为261美元/吨,下跌12.2%。据黄埔海关统计,今年以来广东口岸大豆进口价格持续走低,从1月的279美元/吨下降到7月的248美元/吨,降幅超过一成。

    大豆进口持续增长、进口价格不断走低的趋势给国内市场造成的压力已逐渐显现,“以今年5、6、7三个月的价格计算,黑龙江大豆收购价格为2400元/吨,加上运输等费用,价格为2650元/吨;而进口大豆,只要油企出价到2380元/吨,就可以要求货轮运至国内任何一个港口。”黑龙江省九三油脂的副总周有金无奈地表示。

    进口大豆不仅销售价格低,而且运输等成本也相对国产大豆低很多。记者了解到,黑龙江的榨油企业收购农民的大豆,装卸、验收、收购人员的成本和场地租用费等平均收购成本是75元/吨;而在沿海,一艘大豆进口货船靠上码头,从船到车间的平均成本只有约18元/吨。此外,由于黑龙江省是产区不是销区,把黑龙江的大豆运到大连或者上海,运费约70元/吨,而这70元费用只能由榨油企业负担。在这样的价格对比下,很多油脂企业都采用进口大豆作为原料,农民销售大豆更加困难,压力更大。

    据了解,今年的大豆价格使豆农减少收入34亿多元,近120万农民将因此失业。有专家警告说,中国大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不加以改善,中国大豆将可能被挤出中国市场。

    3 大豆行业隐忧重重

    扶植政策亟待出台

    受到进口大豆的挤压,今年豆农们种植大豆的热情明显降低,大豆的播种面积也整体下降。2006年,黑龙江省海伦市的大豆播种面积已跌至170万亩,大约占耕地面积的41%,海伦市发改局局长张永良预测,2007年,豆田保持在100万亩已是万幸。而黑龙江省的大豆播种面积也比往年减少了25%以上,为900多万亩。

    从2003年开始,我国已连续3年每年进口超过2000万吨,2005年我国大豆进口达2659万吨,进口量大约占全球贸易量的1/3,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这样强劲的需求增长却没有给豆农们带来实惠,目前大豆主产区暴露出来的卖豆难问题使中国大豆边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谈到进口大豆对国内大豆种植和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影响,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韩先生告诉记者,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严重挤压了国产大豆的市场空间,国产大豆在进口低价大豆的竞争下销售困难,产生大豆积压现象。积压现象不仅使豆农利益受到损失,而且影响了农民种豆积极性,导致种植面积缩减。如果国产大豆种植规模不断被压缩,将导致对进口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国内大豆生产、现货贸易和期货交易的风险将被放大,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国际大豆压榨产业向我国转移进一步加强了外商投资企业在大豆进口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关资料显示,外资已控制我国40%的大豆加工能力,并垄断了80%的进口大豆货源。一旦我国大豆产业衰退,大豆原料受控,将带动下游养殖业成本上涨,进而影响城乡农副产品价格,危及国家粮油安全。

    商务部国际经济研究院一位研究员表示,在中国加入世贸时我们担心的农产品

    竞争力弱的问题,现在已经开始显现,这不单单是表面的国际市场低价农产品对我们的冲击,更是下游加工业被控制后,对中国农产品的排挤。从大豆产业可以看出这样的问题。

    专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大豆产业的扶植力度,制定鼓励大豆种植、收购、加工、出口等配套性优惠政策,调动豆农的种植积极性和粮商的收购积极性。此外,应该成立一个反映大豆产业整体利益的行业协会,发挥联合采购的作用,增强我国大豆产业的竞争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